文/金之广
![](https://img.haomeiwen.com/i19652418/b87a50ae175fa0f6.jpg)
提及“中年”俩字,千般苦楚,万般无奈。
中年是一种心境,一种心态,人生的里程碑,生命的转折点。
多年前,初次拜读俞平伯的《中年》时,文章开头的一句话,让我震撼不已,记忆犹新:
“当遥指青山是我们的归途,不免感到轻微的战栗。”
在中国传统文化和风俗里,“青山”往往代表着埋葬尸骨之地,荒凉坟茔之处,是生命的最后一站。
不到中年,是无法体会其真实的含义!
当然,俞平伯把人生喻作一条通向青山的路,把景色的变淡、希冀的骤减、心态的坦然看作是中年的标志,其比喻生动形象,贴切自然。
犹记梁秋实的《中年》,其味道也是异曲同工,妙不可言,有言:
“所谓`耳畔频闻故人死,眼前但见少年多’,正是一般人中年的写照。”
中年的所闻、所见、所感便跃然于纸上,让人为之悲怆、无言。
至于姜文的《狗日的中年》,语言诙谐幽默,多姿多彩,行文如流水,一气呵成。
对于普通人而言,其中年的境况都是相似的:佝偻而又日趋渐老的双亲,茁壮成长的膝下儿女,鬓生银发的妻子,捉肘见禁的生活,焦头烂额的工作。
试想,一座大厦,倘若没有了顶梁柱,那大厦绝对岌岌可危,而中年人,就是名副其实的顶梁柱。
当代的中年人,尤其是普通百姓,活得疲惫不堪,过得一地鸡毛。各种压力接踵而至,各种事情不期而遇,各种苦难接二连三。
职场上,虽然不装孙子,但也不敢自称老大,总是小心翼翼,既安抚下属,又要讨好上级,唯恐职位不保。毕竟后浪推前浪,所有企业几乎都在注入新血液,辞退旧人。
生活中,面对老人的渐渐老去,身体日益羸弱,疾病缠身,自古忠孝两难全,让人心力交瘁。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不仅需要一个温暖的家,更需要一个宽大而又温暖的手,这是别人给不了的。而中间又有生命的另一半,需要俩人携手并进,去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一切坎坷。
当今社会,似乎一切压力,都源于金钱。中年人,为了更多收入,一直奔波劳碌,这也就导致身体和生理的巨大变化。
人到中年,外貌变化本是自然而然的,但在巨大压力和焦虑下,其面貌更是沧桑。八戒似的肚子,沙和尚似的头,孙悟空似的奔波和操劳,唐僧似的唠叨。
人到中年,不能倒,不敢倒,即使倒了,也要尽力站起来。有泪自己咽,有苦不能说。宛如纤夫,生活之绳,勒紧双肩,必须前进,哪怕流血。极如舵手,奋力拼搏,家庭之舟,勇往直前,不能搁浅。恰如挑夫,双亲一头,妻孩一头,日夜兼程,不辞辛苦。
人到中年,好像如日中天。“为赋新词强说愁”少年远在天边,激情四射的青年也已告别,夕阳似的老年尚未来到。
中年人,好像烟瘾愈来愈大,一颗接一颗,整天烟雾缭绕,会抽的,不会抽,都能整一口。酒量似乎也愈来愈来大,不管白的啤的红的国产的进口的来者不拒,不醉不休,四肢朝天,昏昏欲睡,忘记一切,逃离现实,一醉解千愁。
中年人,学会了掩饰,掩饰岁月烙下的痕迹。极力打扮,打扮的尽量年轻一些。
眼角皱纹,越来越深,再好的化妆品,也抹不平岁月如刀的痕迹。银发涌上头,染成黑发,让心情变得年轻起来。无需多久,发根闪闪发光,白发窜出,立马恢复英雄本色。外表穿的峨冠博带,衣冠楚楚,君子形象,殊不知,其内饰可能破洞百出,袜子既臭又破,脚趾外露。昂首阔步于市井中,谁知?
中年,说不清,道不明,苦也是,笑也是,精明强悍,啰啰嗦嗦,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儿女面前,你是老爹老妈,父母面前,你是小孩,伴侣面前,你是生命的另一半。
中年,最难形容的俩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