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各自求贤若渴,从卿大夫到诸侯国的势力必须迅速发展,才能在战国时期纷争中站稳脚步,其中魏国求贤得贤,孔门十哲之一的子夏在孔子去世后,本着“学而优则仕”的理念来到魏国,为魏国的兴盛一举定乾坤。
先是魏文君仰慕子夏的才华,尊其为师,学习儒家的治国理政之法,而后,李悝和吴起拜入子夏门下,跟随其学习。
孔子历来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因此在儒家的教育中,并不仅仅是儒家的思想,更多的是对世界和事务认知的规律,而子夏更是这一思想的继承者。
对魏文侯、李悝和吴起的教育充分发挥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魏文侯励精图治,开创了魏国的百年大业。
李悝主持变法,在子产铜鼎铸刑书的启发下,主张实行法治,他收集了各国的法律,编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封建法典──《法经》,分为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六篇,成为法家学派的始祖。
另外,李悝还主张废除官爵世袭制,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新引来很多贤才;主张平籴法,国家在丰收年大量买进农民的粮食,欠收年再把粮食以平价卖给农民;废除井田制,主张增产者赏,减产者罚,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老百姓的生存能力。
吴起则精通兵法,被称为亚圣,在魏国整顿军制,建立中国第一支职业军队—魏武卒方阵,为魏国打造了当时的第一强军,让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中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西压强秦,东摄强齐。
子夏一人教出国君、法家始祖和兵家的亚圣,对魏国真正可以称得上,一人定一国。在历史诸朝代里,是否还有其他这样的人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