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简书的次数比以往勤快了些。说起原因竟让我不免有些小尴尬。那就是前几日本人的一篇小文《写给我的4个粉丝》被简叔看上,推荐至了首页,成为了所谓的“爆文”。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收到了一些好友的留言和关注,那么我当然要比以往更加重视起来。在简书这个平台上,我写的东西终于也被大家“目视”了一回。心中欢喜的同时,不免又有些歉意,毕竟这篇作文,严格来说就是一篇没有任何营养的碎碎念。
这样的文章能够被简叔奉上首页,又能够被大家所喜爱,是我没有想到的。但同时,又多少有点理解简叔的用意,毕竟现在在首页榜上有名的,有一大半是这种文章。为什么这类文章会上首页赢得更多的曝光量,又为什么会被大家所喜欢?黑格尔曾说过——存在既是合理的。
喊话:传统文化,你将何去何从?我们再来简单分析下这类文章的出现和受众的“合理性”。先不说它们的篇幅长短,单看内容就足以揣摩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那就是——非常接地气,非常能与读者引起共鸣。
说的好像都是大家经历过的事,只不过是某位作者用他的笔,将大家想说又没有说出的心声呈现出来,这大概就是大家所说的“共情”。
所以,读者需要什么,网站就出品什么,这几乎成为大部分网络写作平台,不得不赖以生存又无奈的现状。但,显然,这样的文章离我们的传统文学越来越远,它既不是散文,更不是诗歌,说其是杂文都甚感牵强。
它是一个新体裁,说像日记,又比其充满开放性,大概就是一些碎碎念的,不设隐私保密权限的日记吧。它的受众群体,因为其通俗易懂又“平易近人”的特性,因此并不受年龄和认知层次等特殊条件的界定。
喊话:传统文化,你将何去何从?反观当下,因为互联网的发达,因为多媒体的丰富,愈发的感觉人们似乎变得更有朝气,年轻化了。男女老幼谁都会上网,谁都可以做一个“自媒体人”。
网络的重要性使得手机成为了人们必不可少的物品,甚至你睡前最后一件事和睡醒第一件事,都是在拿手机看新闻,刷视频,玩手游。在网络里,人人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嗨到爆。
然而,因为崇尚新的生活方式,各种励志的鸡汤通过媒体大肆的渲染,使得人们越来越强烈的意识到“悦己”的重要性,所以自然从内心里就会摒弃一些自己不愿意接受的新旧事物。
就连你每天上网所看到的内容,也都是各种媒体的大数据根据你的浏览类型,快速的计算并推出你所喜欢的内容。像是给我们每个人都精致细腻的做了量身定制,悄无声息的就宠溺了你。
所以,那些相对传统的东西在愈加个性化的今天,正在日渐稀少,逐步被新媒体淹没。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改良文化”,这就像偶尔有一天想吃到原汁原味的“小时候的味道”竟然成为了我们一票大众难以实现的奢望。
喊话:传统文化,你将何去何从?传统文化因为时代的进步,市场的需求,正在慢慢被人们所改良。大量的翻版经典,成为了热门的歌、热门的文,甚至热门的旗袍和汉服。大家不再墨守成规,守着与这个时代不太相符的存在。所以,改良,同时也是一个时代巨大进步的象征。
人们将曾经看起来的那些“高大上”,甚至晦涩难懂的东西逐渐变成接地气、好理解、可以“共情”的产物。比如现在流行的“古风歌曲”圈儿,他们的歌声里是通俗与戏曲的完美结合。老剧新唱,把我们这些不太懂戏曲的人们硬是吊起了胃口,恨不得起床就开始哼着他们的歌儿。
文学亦如此。传统的文学体裁因为读者的流失也渐渐疏离于舞台。在今天相对于直观的“口水文”,“鸡汤文”、“干货文”面前稍显落寞。甚至那些美得一塌糊涂,读完却没有丝毫记忆的“美文”和绝大多数带着无限负能量的“婆媳文”也收获了大量的崇拜者。
是人们的审美出现“问题”了吗?他们不需要陶冶情操只需要“共情”来滋润心灵了吗?显然不是。
喊话:传统文化,你将何去何从?我想,他们只是在生活的无限压力下,去选择一种比较适合自己疗伤、激励以及好好休息的方式。他们,只是越来越忠于自己的内心感觉,不再强迫自己去接受一些刻板的所谓的养分和能量。毕竟,养绿萝和养玫瑰不能用一个法子的。
但,时代的进步并不代表没有短漏,适应当下的东西也未必一统千年。你所听到的那些所谓的“神曲”,你所看到的那些所谓“流行”,说不定正在慢慢颠覆你的世界观,拉低你的审美观,长此以往你会悲哀地发现自己离想要的样子越来越远……
所以,我仍然要善意的提醒大家在适度关注流行事物的同时,别忘记最初的传统文化,因为经典就是经典。它们所影响的不止是我们这一代人,还将是此后千千万万年,影响世界的中国特色。
我是何尔,谢谢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