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而糊涂的宣王终于还是离开了人世,在位四十五年。
总体说来,宣王是个颇有政绩的帝王,虽然接手的是个烂摊子,但到他离开时,已经变成了个打了补丁的烂摊子。考虑到当时的实际情况,做的已经很不错了。
继位的是他儿子姬宫涅,史称周幽王。
老实说,在西周的帝王里面除了武王,最为人所知的就是这位幽王了。
当然,不是什么好名声。
因为他干过一件非常具有轰动效应的事,叫做“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整个故事是这样的:
当时周室王畿(王室辖地)所处之关中一带发生大地震,加以连年旱灾,使民众饥寒交迫、四处流亡,社会动荡不安,国力衰竭。而周幽王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他不思挽救周朝于危亡,奋发图强,反而重用佞臣虢石父,盘剥百姓,激化了阶级矛盾;又对外攻伐西戎而大败。这时,有个大臣名褒珦,劝谏幽王,周幽王非但不听,反而把褒珦关押起来。
褒珦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褒族人千方百计要把褒珦救出来。他们听说周幽王好美色,正下令广征天下美女入宫,就借此机会寻访美女。在褒城内找到一位姒姓女子,教其唱歌跳舞,并把她打扮起来,起名为褒姒,献于幽王。替褒珦赎罪。
幽王见了褒姒,惊为天人,非常喜爱,马上立她为妃,同时也把褒珦释放了。幽王自得褒姒以后,十分宠幸她,过着十分荒淫奢侈的生活。
话说褒姒虽然生得艳如桃李,却冷若冰霜,自进宫以来从来没有笑过一次。幽王为了博得褒姒的开心一笑,不惜想尽一切办法,可褒姒还是终日不笑。为此,幽王竟然悬赏求计,谁能引得褒姒一笑,赏金千两。这时有个佞臣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主意,提议用烽火台一试。
烽火本是古代敌寇侵犯时的紧急军事报警信号。由国都到边镇要塞,沿途都遍设烽火台。西周为了防备犬戎的侵扰,在镐京附近的骊山(陕西临潼东南)一带修筑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一旦犬戎进袭,首先发现的哨兵立刻在台上点燃烽火,邻近烽火台也相继点火,向附近的诸侯报警。诸侯见了烽火,知道京城告急,天子有难,必须马上起兵勤王,赶来救驾。
虢石父献计令烽火台平白无故点起烽火,招引诸侯前来白跑一趟,以此逗褒姒笑。昏庸的周幽王居然采纳了这个建议,马上带着褒姒,由虢石父陪同登上了骊山烽火台,命令守兵点燃烽火。
一时间,狼烟四起,烽火冲天,各地诸侯一见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都带领本国兵马急速赶来救驾。
可到了骊山脚下,却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子都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一看是周幽王和褒姒高坐台上饮酒作乐。周幽王派人告诉他们说,辛苦了大家,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王和王妃放烟火取乐,诸侯们这才知道自己被戏弄,怀怨而回。
话说褒姒见千军万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如同儿戏一般,觉得十分好玩,禁不住嫣然一笑。周幽王大喜,立刻赏虢石父千金。周幽王为此数次戏弄诸侯们,诸侯们渐渐地再也不来了。
我对这个故事可谓印象深刻。因为小的时候有一本《中国通史》,里面附了不少插画,其中便有这个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一直记得上面的周幽王身形猥琐、表情淫荡;褒姒则是笑靥如花,花枝乱颤;而最下面的诸侯则是有的惊诧、有的愤怒、有的叹息、有的失望,非常传神。让人一看百感交集,不禁感叹奸臣当道、昏君误国,这样的国家不灭亡简直没天理了。
后来长大了才知道,自己又被历史书给调戏了。
就好像这个故事里的褒姒,据说就是龙的口水化成的妖孽。
我靠!你敢不敢再扯淡点啊?
可问题是,这种只要智商正常的人都不会信的段子,居然被司马迁一本正经地写在《史记》里面。实在是让我很无语。
而这个故事的由来本身就很成问题。根据当时的第一手史料《竹书纪年》和《系年》的记载,里面压根就没有这个故事(真有这么大的事,史官不记简直就是瞎)。
到了后来,《吕氏春秋》里写了“周幽王击鼓戏诸侯”,算是原版。
再后来,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就成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让我禁不住感叹:
太史公,你写史到底有多随意啊!
至于什么点燃烽火,然后诸侯就赶来勤王,那也是不可能的。要知道当时较近的诸侯国离王都(西安一带)那都是百里之遥。至于什么燕(河北)、齐(山东)、鲁(山东),你自己可以在地图上量一量。除非诸侯们坐的是火车,远一点估计要上动车,否则他们是绝对赶不及的。
再说了就算赶得及,游牧民族抢劫可是常态,一年总有那么十几二十次。难道诸侯们一年到头都别干活了,全在路上跑着,这不神经病吗?
而且话说回来这个褒姒的思维回路到底有多奇葩啊!反正我是没看出来这个把诸侯骗过来的事有什么好笑的。不过,反正褒姒是口水变的,跟正常人不太一样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算了,槽点太多了,实在不想吐了。
其实,这也不是个啥稀奇事儿。毕竟写史书的也是人,而是个人就会有喜好偏见,对于那些被后世定义为反面教材的主儿,再编两个段子黑一下也正常。特别是那些一手资料缺乏的朝代,所谓的史书记载几乎就是连蒙带猜加道听途说。
更有甚者连自己编都懒得做,直接抄,结果还抄的特低级,让人一看就觉得受不了。
比如三代(夏商周)灭亡的的原因,几乎就是一个模版整出来的:
夏桀去找有施氏麻烦,于是有施氏献了一个美女叫妹喜,夏桀得到妹喜后荒废朝政,横征暴敛。关龙逢跑去进谏,夏桀大怒把他杀了。最后,夏朝嗝屁了。
商纣去找有苏氏麻烦,于是有苏氏献了一个美女叫妲己,商纣得到妲己后荒废朝政,横征暴敛。比干跑去进谏,商纣大怒把他杀了。最后,商朝嗝屁了。
幽王去找褒国麻烦,于是褒国献了一个美女叫褒姒,幽王得到褒姒后荒废朝政,横征暴敛。郑伯友跑去进谏,周幽王大怒却没杀他(郑伯友子孙是郑国王室,你乱写人家分分钟砍死你)。最后,周朝嗝屁了。
完完全全复制粘贴出来的啊,只是改了下姓名人设,让人怎么看都是智商被鄙视了的感觉。
说到这里,我其实只是想揭一下历史书的不靠谱。当然,也不是全部都不靠谱,最起码周幽王是昏君这个论断我是不反对的,但胡编乱造,为黑而黑这就不好了。毕竟历史之于我们的作用是以史为鉴,哪怕反面角色也是要客观描述的,把有的反派故意扭曲成二百五加王八蛋,这无论是对历史本身,还是对后人,都是不负责任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