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基督在教导门徒的时候很多次用小孩子做比喻。我们能够从小孩子身上学到什么呢?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门徒们在争论谁为大,耶稣对门徒教导说:“若有人愿意做首先的,他必做众人末后的,作众人的用人。说完这话他就领一个小孩来,并叫他站在门徒中间,又抱起他来说:凡接待我的不是接待我,乃是接待那差我来的。”
小孩子有他与众不同之处,我们用三个简单的故事来看一下。
一、三个常见的故事
1、皇帝的新装
最近陪孩子读过《皇帝的新装》,觉得这部通话非常深刻。这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条条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昏庸及大小官吏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褒扬了无私无畏、敢于揭假的天真烂漫的童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29107/d66ecf421f727c4f.jpg)
“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裾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东西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声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是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 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个并不存在的后裙。
2、热气球上的选择
一个热气球上有三个科学家,分别关系到世界及各国的人民,一位是科学家,可以阻止世界人民的战争;以为是农业学家,可以解决未来世界100亿人吃饭的问题;一位是医生,可以救助许多的在病患中的人;一位是神学家,是人类良心的工程师。热气球到空中的时候发现破了,必须有一个人被扔下去,应该扔下去谁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29107/783baf7103799c6e.jpg)
众人都争论不已,在谈论谁最应该被扔下去,小孩回答道:“把最重的人扔下去。”
3、千古一问:生命中的两个女人该救谁?
某人的母亲、妻子和朋友在一条船上,不小心落水了,应该先救谁?人们在从各种角度在讨论先救谁,这时小孩子回答道:“谁离的最近先救谁。”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29107/272127dd3411b8c7.jpg)
二、学像小孩子
1、他没有穿衣服
第一个故事中的小孩子揭露了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贪慕内弄虚荣、铺张浪费与愚蠢。骗子看出了他们的特点,就提出“凡是不称职的人或者愚蠢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于是皇帝穿上了那件根本就不存在的衣服,赤身露体,招摇过市,参加了游行大典,想让百姓都来欣赏和诵赞。
不料这个可笑的骗局,却被一个小孩揭穿了。皇帝下不了台,仍然要装腔作势,继续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而且还要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这种弄虚作假又极愚蠢的统治者,大概在任何时代都会存在。
从一则童话当中我们看到许多人的本性,大臣阿谀奉承,皇帝享受这种奉承。更多的人迫于生活处境不能直面问题,而小孩子则保留了最基本的真实。
2、把最胖的仍下去
很多时候人们受到知识与经验的束缚,人的理性和经验不得自由。
耶稣用小孩的比喻来教导门徒,也告诉我们应该不要过分依靠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同时应该加上谦卑。
通过降卑来扎根,奥古斯丁说,“请仔细观察一棵树吧,他是如何首先向下生长,以便此后能够向上伸展。它牢固地扎根在地下,好使他的树冠伸至天庭。想要升高,难道不是先要谦卑吗?若没有谦卑,就不能够到达更高的事物。你们不想要根,妄想涨到天上去,这不是成长,这是败坏。”
其实,做最小的也就是效法基督。因为基督一度虚己。
3、谁离得最近我先救谁
人随着不断的成长受制于人的情感,伦理道德无法自拔,而影响了我们的判断。
孩子离原始的智慧更近,最接近理想的生命状态。基督的教导不是叫我们争论谁为大,而是传授我们承受神国的奥秘。主说接待他,真正是“为主名”1、为着荣耀主名的缘故;2、因着主自己;3、根据对方是属主的事实,诚心接纳。
一个健康的人,一个健康的信仰者,无需承担压抑,超越伦理道德,像小孩子一样崇尚美善,小孩一样是一种得救之道,从今天做一个小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