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我们人生最大烦恼的就是人际关系。”
青年最初对阿德勒所主张的“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这一概念表示不满,然后青年和哲人围绕着自卑感的争论由此而起。
其实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虽然无法改变客观事实,但可以任意改变主观解释。并且,我们都活在主观世界中。可以主观决定,正因为如此,可以自由选择。
自卑感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只要处理得当,自卑感也可以成为努力和成长的催化剂。
但自卑情结却是指把自卑感当作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
比如,觉得学历低,就会失去很多求职或发展的机会。不被社会看好也就无法成功。
如果抱着“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之类的想法,那就不是“不能成功”而是“不想成功”了。
简单地说就是害怕向前迈进或者是不想真正地努力。不愿意为了改变自我而牺牲目前所享受的乐趣——比如玩乐或休闲时间。也就是拿不出改变生活方式的“勇气”,即使有些不满或者不自由,也还是更愿意维持现状。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
为何会有自卑感呢?这与竞争有关。
如果不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放在“竞争”角度去考虑的话,能够体会到“人人都是我的伙伴”,那么眼中的世界就会成为一个安全舒适的地方。人际关系的烦恼也会大大减少。
青年对“人生不是竞争”这一点从道理上也承认。但他无法把他人看成“伙伴”,总是在心里的某个角落把别人想成是“敌人”。
为什么把别人看成是“敌人”而不能认为是“伙伴”呢?那是因为勇气受挫,在逃避“人生的课题”。
阿德勒把人际关系分为“工作课题”“交友课题”和“爱的课题”这三类,又统称为“人生课题”。
假设你讨厌A这个人,说是因为A身上有让人无法容忍的缺点。但是,那并不是因为无法容忍A的缺点才讨厌他,而是你先有“要讨厌A”这个目的,之后才找出了符合这个目的的缺点。为的就是逃避与A之间的人际关系。
阿德勒把这种企图设立种种借口来回避人生课题的情况叫作“人生谎言”。
青年慢慢觉得也许哲人的话是正确的。他认为自己所缺乏的肯定就是勇气,承认人生谎言,他我害怕与人打交道,不想在人际关系中受伤,所以就想回避人生课题。
但这些话就像是“你就是缺乏勇气,要拿出勇气来!”之类的激励的话。他就是因为振作不起来才烦恼的啊!
他希望听到具体对策,哲人说今晚很晚了,下次再告诉他。
关于谈论勇气的时候,不可不提有关自由的讨论。他先请青年思考一下自由是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