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走投无路,心一窄想寻短见,就放他去菜市场。”
——古龙
有些东西,一旦拥有,便习以为常,有些时候,甚至以为会是天长地久。家门口的市场,似乎一直就存在着,直到门口贴出了关闭的告示,才知道,也许,我以为的天长地久,都抵不过岁月的变迁。
从小就在农村长大,赶集,已经渗透到血液乃至骨髓中。虽然,超市和市场都在门前,我还是喜欢逛菜市场,而不愿意去超市。菜市场的菜不光比超市便宜,而且新鲜。有一次,问超市的营业员:“为什么你们这里的菜看着好像干干巴巴,一点也不鲜亮?”超市的大姐说:“我们这里开着空调,而且菜上不洒水。”原来如此,真是老百姓说的“卖菜的不使水,买菜的撅着嘴”呀!
愿意逛菜市场,最主要还在于热闹,一进菜市场,就一股纷纷扰扰的烟火气扑面而来,这是人间的味道,不似超市里一切都那么井井有条,缺少了一份热气腾腾的感觉。
顺眼望去,市场里一片喧闹却又有条不紊,迎着门的几个水果摊,脆生生的苹果,水灵灵的葡萄,胖乎乎的鸭梨,圆滚滚的橘子……一个个,一堆堆,挨挨挤挤,亲亲热热。摊主一个个都笑吟吟的望着你,老远就打着招呼:“来啦!看看吃点啥?”这一声问候,像多年的好友那样亲切自然。摊主的热情感染了我,我不禁望着他笑了笑,摊主忙不迭接着来一句:“兄弟,来,先尝后买,相不中,不要钱。”拗不过摊主的热情,很多时候,我总要蹲下来,挑选几个橘子或者苹果。一边挑,一边聊,摊主是百事通,天下熟,虽然不至于上通天文,下晓地理,也是东西南北,中西贯通,通常是,买几斤水果,听一箩筐故事。
买了水果,往里走几步,就是蔬菜摊位了,蔬菜的颜色也缤纷多变,绿的小油菜,翠的大白菜,青的胡萝卜,红的大辣椒,白的章丘葱……颜色各异,形态不一,算得上琳琅满目,真让人应接不暇。摊主们都热情的很,我常买菜的一个摊位,去了只管拿菜,从来不问价钱,拿完菜,最后付款,微信也罢,支付宝也好,扫一下就走,摊主从不看支付的页面。有时候,我扬着手机让摊主看,摊主笑呵呵地说:“不用了,都是老熟人了,放心的很。”
出门的地方有几处肉摊,我最经常买肉的是一家金锣冷鲜肉,他家的肉比较干,炒菜的时候,油热了,放肉进去,反复煸炒,要快翻,不然容易钉锅,另一品牌家的肉,我买过一次,炒肉的时候,都不用加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真所谓货比三家,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老板夫妻二人忙不过来,还顾着两个工人,仍忙忙碌碌,可见生意红火。
在市场门外边,有几个杀鸡的摊位,原来,一笼子一笼子的鸡摆在店门口,顾客相中哪一只,现场宰杀,创城之后,改卖冷鲜鸡了。问摊主,为啥改冷鲜鸡了?摊主说,冷鲜鸡干净卫生,吃着更放心。但是,没有了那一笼笼扑腾着翅膀的鸡,总感觉没有了以前买鸡的那种踏实感。
市场里还有鲜鱼活虾,牛羊肉,针头线脑,小家电,儿童玩具,小百货……几乎是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在市场,走一路,看一路,买一路,聊一路,眼底丰富多彩,胸中温情洋溢,手里满满登登,心中热气腾腾。
不禁想起汪曾祺曾说:“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逛菜市场的时候,买菜的过程中,就开始筹划着今天或者明天饭桌上的菜肴,黄瓜用来配什么,白菜要和谁搭在一起,排骨是清炖还是红烧,茄子是油浸还是凉拌……汪涵在节目中说:“我们去菜市场挑选食材,其实就是偶遇与重逢。翻炒就是情感的升温,糖醋就是情感中的蜜意,做一碗面条,何尝不是柔情,家厨里的感觉,就是爱。”
是呀,柴米油盐,简单平凡,一蔬一菜,人间清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