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不拆不成器
"一心多用"是个谬误的名词,认知科普书《大脑喜欢这么说》

"一心多用"是个谬误的名词,认知科普书《大脑喜欢这么说》

作者: 一书三拆 | 来源:发表于2023-04-07 16:02 被阅读0次

先问你一个问题:你认为自己是一个能一心多用的人吗?

这是都市情景喜剧《爱回家之开心速递》里的一幕,
老爸正在训练女儿一心多用


右手抄金刚经,左手剥虾壳
右手将沙包缝好,左手把木桩擦干净
两只手一起画,左圆右方


看到这,想到自己身边常常会看到有些人一心多用,可以同时做好几件事情。你是也准备让自己成为时间管理的高手,这样才可以争取更多时间,让效率变得最高?

等一下!

我们真的能一心多用吗?

我能一边跑步一边听音乐
我能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我能一边学习一边听歌
我能在上班路上,在地铁上听课

一心多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仿佛非常普遍,我们确实能够一心多用吗?答案是有时候能,有时候不能。同时进行两项或更多项简单的任务,我们的意识是能够兼顾得了的。比如上面说的,跑步+听音乐,唱歌+跳舞,坐地铁+听课……

而脑认知科学则告诉我们,一心多用其实是个谬误的名词。等一下就会说到。

我们再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研究发现,当人们的注意力在反复转移时,平均需要花比以往多50%的时间来完成工作,并增加出错机会。

在《生命·成长》第二季里,清华大学心理系教授彭凯平在提到

我们当代的成年人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就是一心多用,
我们不得不做很多事情……

你可能在想,为什么不能一心多用呢,这样不是更高效吗?
如果不能一心多用,那么有什么方法让我把输入大脑的内容牢固的留在那里?

翻开这本《大脑喜欢听你这样说》,也许你能找到共鸣和应对方法。


你了解大脑吗?
你知道它喜欢听你说什么?
怎样高效地把信息输入自己的大脑,让自学更高效?
怎样高效地把信息输入别人的大脑,让沟通更有效?

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一心多用其实是个谬误的名词,所以,不用羡慕那些可以“一心多用”的人,专一、专注才是做精做透一件事的基础。

作者杰瑞德.库尼.霍瓦斯是著名的认知神经学家、教育学家、墨尔本大学教育学院荣誉研究员,曾在哈佛大学、墨尔本大学等全球250多所学校进行研究与开展讲座。

作为社会性的人,我们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是传递者。
作为接收者,我们希望接收到的信息是精准而有效的,而不是语焉不详,逻辑不清的;
作为传递者,我们希望传递的信息是清晰而有逻辑的,是能击中对方的,从而达成有效的沟通。

回到刚才的话题:为什么不能一心多用?
再具体一点:沟通的时候为什么不能一心多用?

双听实验

我们先假设这样的场景。
假如,你正身处在有两个不同的声音出现的场景中

这两个声音你可以理解为两个人在同时讲话,
比如你的同事A和同事B

也可以理解为电视和手机里同时有两个人在讲话。
比如电视在播新闻,手机在放甄嬛传

书中从认知脑科学原理,来解释沟通的时候为什么不能一心多用。

科学家为了了解人类接受信号的方式,做了一个著名的“双听”实验。实验过程中同时打开电视和广播,通过两种不同渠道的信号输入,看看人们能否通过眼睛和耳朵同时接受两个信号源的内容。

结果,当然是否定的,人的注意力始终在两个信号来源之间切换,好像大脑里面有个开关,但是却无法做到同时将两个信号内容都接受。

大脑“消化”信息的原理

为什么呢?
要想解开上述问题的谜团,我们需要理解从听到信号到理解内容大脑是如何运作的。

书中提到信息从输入到理解的过程是由大脑结构取决的,大脑中理解口头语言的区域有三个,在三个区域共同作用下,完成了信号从输入到理解的全过程。

来认识一下:


P008
第一个区域是听皮质
它负责处理输入的声音的声学特征,大脑的两侧各有一个这样的区域,这就是为什么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同时听到电视和收音机的声音。
第二个区域是布罗卡区/韦尼克区
它负责处理和理解听到的话。它位于大脑的一侧(大部分人是左侧)。非语言声音的特征可以在大脑两侧处理,但语言最终必须被汇集到这个区域中来处理。
第三个区域是左侧额下回
帮助我们理解口头语言。人们在尝试同时理解两个人说话的时候,这个区域有效地阻止了其中一个声音,而让另一个声音通过。

书中提到信息从输入到理解的过程是由大脑结构取决的,大脑中理解口头语言的区域有三个:第一个是听皮质,第二个是布罗卡区/韦尼克区,第三个是左侧额下回,在三个区域共同作用下,完成了信号从输入到理解的全过程

这三个区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听皮质区域,负责接收输入的所有声音,他负责一接收到信号就放行,他对信号来者不拒,在图中可以看到,在大脑两侧各有一个接受信号的“设备”,这让大脑有足够的神经区域处理进入双耳声音,所以四面八方的声音我们都能同时听见。这样能确保我们在沟通场合,可以同时听到很多人在讲话。但是,沟通的目的不是听到两个声音,而是听懂两个声音。

布罗卡区/韦尼克区,是负责处理和理解的中枢的到的话,科学家发现,它位于大脑的一侧(大部分人是左侧)。相比左右各有一个区域的听皮质区域少。也就是说,非语言的特征可以在大脑两侧处理,而语言最终被洪到这个区域中来处理。这时问题就出现了,就像道路中出现交通事故时,原本的双向通道就会变成单向通道造成拥挤。体现在沟通中就会出现,努力听到了两个声音,但是却听不懂的瓶颈了。

造成这种瓶颈的原因,就是由第三个区域左侧额下回控制的,它严格执行着“一次只能通过一条信号”的规则,面对同时涌入的两个声音,他来回不停地切换信息流,保证信号输入。但是由于通道一次只能允许一条信号通过,最终的结果只能选择一部分顺利通过,另一部分被淘汰。

书中把这个瓶颈比喻为一个机场
第一区域是机场的守门人,他负责把几十个匆忙的旅客迎接进机场。
第二区域负责检票放行的检票员,通过的旅客可以登机,不通过的旅客会消失。
而当旅客过于多发生拥挤情况时,就会有旅客被卡在第三区域的瓶颈里。
第三区域是个无情的时空吞没机器,会立刻行使自己的权利,让卡在这个瓶颈里的旅客立即消失。

理解了大脑的工作原理,就不难回答文章开头的问题,你认为自己是一个能一心多用的人吗?或者说,你是一个多线程工作者吗?

因为存在布罗卡/韦尼克瓶颈,我们在同一时间只能理解一条语音信息流。

当你的注意力在同事A和同事B讲的话之间切换的时候,
当你的注意力在电视里播的新闻和手机放甄嬛传之间切换的时候,
就是左侧额下回在同的信息流来屏蔽。


对了,我忘记告诉你《爱回家之开心速递》的结尾:
女儿水水把虾拿到卫生间,说为了一心多用,可以一边上厕所一边“剥虾”……

如果你读到这,对应该怎样避免一心多用感兴趣,欢迎关注我,下周会直播这本书,【如何用微小的力气讲一件事,以超强的效果说服一群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心多用"是个谬误的名词,认知科普书《大脑喜欢这么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oup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