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格瓦拉过时了吗?

作者: 甘球 | 来源:发表于2017-10-28 23:10 被阅读319次

    10月上旬,出差广州的一个下午,闲逛方所书店时,看到书架上摆放着切·格瓦拉的《摩托日记》,棕黄色的封面上,切的头像小小的印在显眼的位置。没有任何犹豫,放下手中正在看的书,将其列入必买的清单之列。


    后来才知道,切·格瓦拉的忌日是10月9日,距离我买下那本书不过两天。今年是切去世50周年,但在我的社交圈里,除了“看理想”发布的一篇文章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人提到切,也不见有媒体报道。正如“看理想”在文章里所说的:

    我们可能需要很不情愿地承认:切·格瓦拉,终于在中国过时了。更重要的是,他所代表的反叛精神、理想主义,过时了。

    真是这样吗?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毕竟很多纪念日在国内已经不流行了。但是文章里有一句话说的很对:现在的年轻人,更多把马云、马化腾这些财富故事的主角当成英雄和偶像,在新时代的浪潮里,他们更愿意把理想定位在物质方面。

    这种现象是好是坏,我们暂且不去讨论。可以肯定的是,虽然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中还是有很多具有理想主义,但切·格瓦拉身上的那种反叛精神和革命精神,确实难以再见。纵使年轻人有理想,也是顺应时代洪流,争当“风口上的猪”,追求同质化的成功。

    当整个社会趋同于某一种生活方式时,人就会变成机器,人生也就变得单一。当然,我们有很好的理由:为了生活。确实如此,这也是我在看《摩托日记》以及其他类似的文字时感触最深的,至少主人公在路上的那一刻,没有考虑太多生活的琐碎,他们脑海中或许只有一个词:在路上。

    就像格瓦拉在日记中所说:那时,我们明白了自己的天职,真正的天职就是永远沿着世间的陆路和水路进发。我们应该永葆好奇,洞察眼前的一切,发现每一个角落——但不在任何一片土地上扎根落户,也不长期驻留,探究万物的本质,而是观其大略,浅尝辄止。

    这段话也正验证了切·格瓦拉未来的命运:成为一个全世界的革命者,而不仅仅停留在某处,哪怕是他付出精力最多的古巴,也只做短暂的停留。当然,这是后话。

    一个出生在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按照正常的轨迹,学医的格瓦拉很可能会成为一名医生,继续过着中产阶级甚至更好的生活。但是,24岁那一年的这趟旅行,改变了他的一生。他在日记中也有写到:写完这些日记的人在重新踏上阿根廷的土地时,就已经离我们而去。在“大写的美洲”之上的漂泊之旅改变了我,其改变之深远超乎我的想象。

    在结束这趟旅程之后,格瓦拉又进行了一次环拉丁美洲之旅。两年之后,美国干预危地马拉内政,格瓦拉逃亡墨西哥,与卡斯特罗兄弟会面。后来,格瓦拉变成了“切·格瓦拉”,直至在玻利维亚被杀封神。

    很多人问,切·格瓦拉是否值得崇拜?这个问题同样值得探讨,甚至答案出现两极分化。有人觉得格瓦拉被过于偶像化,他的游击战争理念并不成熟,在古巴执政时也出现很多问题,在革命领域是一个“失败的英雄”,堂吉诃德式的人物,没有太多革命输出。周总理对格瓦拉的评价,也支撑了这个观点。

    不可否认,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包括他在遇见阿莱达(切的第二任妻子)之后,残酷地抛弃了第一任妻子的行为,也让很多人难以接受。但是人无完人,切·格瓦拉被视为英雄和偶像,也正是因为他身上有这些缺陷,从而变得更有血肉感。人们最在意的,是其身上永不退却的理想主义,和勇敢率真的个人魅力。这些闪光的东西,正是年轻的生命所需要的力量。

    据说2004年《摩托日记》的同名电影上映之后,很多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坐在影院观看,这是他们年轻时的偶像的经历。电影结束时,很多人感慨唏嘘,这个帅气迷人的家伙曾经改变了世界,并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永远年轻,那双坚毅的眼神望着前方,充满了一切可能。而观影的这群人,头发已经灰白,他们没能改变这个世界什么,是世界改变了他们。

    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切·格瓦拉过时了吗?在我看来,它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而是一句肯定的话:切·格瓦拉不应该过时!如果有一天,他真的过时了,或许是这个时代的遗憾。至少他身上那种永不褪色的年轻、叛逆和理想主义,应该伴随每一代年轻人成长。这样,纵使我们到四五十岁,发现被这个世界改变了之后,依然还有可回忆和唏嘘的青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切·格瓦拉过时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pde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