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末期:《荀子》、《韩非子》
《荀子》多为荀子自己的作品,只有少数是弟子所写。也是先秦时代的儒家代表,但他批判地继承了之前的儒家思想,兼收并蓄吸收了其他各家的学说,形成了自己的观点。
他反对法先王,他认为社会的制度是要随着历史的改变而改变的;他认为人定胜天;还认为人性恶。这几点与孔子的初衷思想是不一致的。
荀子的著作也让我们看到了先秦时期的散文在向长篇学术论文发展。结构严谨,推理清晰,已是很成熟的论文形式。
他善于从自然界和日常事物来举例通俗易懂,在文学方法上多用铺陈排比,使得文章说理性强又不给人以沉重晦涩之感。《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其中很多名句已经流传下来沿用至今。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已成大海。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的韩非所著。韩非是法家代表,尊崇法治思想,认为“法、术、势”应该相结合。书中的语言一针见血,分析得头头是道,善用寓言和历史知识来讨论主题。比如,他在书中用了“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大量的寓言来论证主题。使得论证过程非常生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