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二天的空闲时间,把夏日漱石的一本薄薄的小说《心》读完。逐字逐句读,读得很慢,读得内心有些压抑。感觉有点像读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的感觉。
整部作品的节奏非常缓慢,大部分文字都在描写人物内心的感受。当然里面也有对话、环境的描写。但更多地在于对内心情绪感受的描写,可谓事无巨细,对每一点内心的感受都不放过。怨不得有些读者以为书中的第一人称是为女士呢。
其实整本书的故事并不复杂。
故事发生在日本1914年左右。人物主要有:我一个大学生,先生,先生的妻子(小姐),我的父亲及家人母亲、哥哥,还有先生的朋友K,其他几乎没有外人。
全书故事按三部分叙述:
一、我与先生
二、双亲与我
三、先生与遗书
这三部分,重点就在于故事是通过第三部分遗书的形式讲述出来的。
大意就是:本书的主角我口中的先生,因父母的早逝,家产被信任的伯父侵吞,至此先生的性格、人生发生巨大的变化,身心巨损,性格变得多疑。
于是在读大学时,搬出校门,开始在外寄宿。寄宿在外的过程中,由于寄宿家庭中的小姐与母亲对先生的悉心照顾,温暖了先生的心,于是受损的心,开始复活。
但是随着先生的发小K的入住,一切都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先生的发小K,因不是长子,自幼被父亲送给继父家学习道法等,准备继承继父的衣钵。可是生性骄傲孤僻的K,不愿听任家人摆布,自行将自己的大学专业做了变动,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由此与家人的初衷背道而驰。不幸后来家人知晓。不仅继父不再供养他,就连亲父母也与他断绝来往,断供。于是K只好一边读书,一边勤工俭学。可是这种生活极大地损害了他年轻的身心,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于是 ,先生出于发小的同情心与友谊,跪求K,强行把K带到寄宿家庭一起生活学习。
可是面对年轻貌美如花的小姐,K也深深爱上了她。而小姐好像对K也格外不同。于是先生、K、小姐三人陷入三角恋之中。
可是敏感自卑的K先对先生讲出他对小姐的炽热的爱慕之情。听到此信息的先生,无异于五雷轰顶,因为先生早于K对小姐情根深种。
在先生知道K并没有将他对小姐的感情述诸于其它人时,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告诉小姐的母亲,自己想娶小姐为期,并要求尽快完婚。
于是不明就里的母亲爽快地答应了先生的请求。在K听到这个消息的后,难以承受这种压力,加上本身孤独厌世的性格,结果K自杀了。
K的自杀,给先生的心灵再次造成巨创。虽然后来先生与小姐喜结连理,但是对K的愧疚伴随着先生简短的一生,使他难以面对人生的种种。虽然小姐爱他,敬他,但是他的心确因为对K的愧疚之情,永远地未死先衰,最后选择了自杀。
可以说,这部小说的主色调是灰色的。但是其中也不乏温暖之处。
特别是先生对作者我的种种信任,照顾,人生的各种指点,都是令人羡慕,欣慰的。
应该说,夏日漱石不亏是位大家,这么一件司空见惯的爱情故事,被他写的即平淡又不平淡。平淡在文字简单,大家都能看明白,不简单在于,作者将每个人物的内心,特别是我与先生的内心,刻画的入木三分,神雕细琢。
好像每位读者都变成了里面的人物,感受着同样的煎熬、胆怯、疑惑、痛苦。
好的小说,就是耐读,值得细品。
原来名作不一定要叙述多大的事,一样可以感染读者。因为里面通过这些人生都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诘问人生的意义何在,人性的贪婪到底有多深,面对困难人的抵抗力又有多大?
![](https://img.haomeiwen.com/i6454959/35d84718d574c117.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