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乡愁的载体

乡愁的载体

作者: raven1988 | 来源:发表于2019-05-21 11:01 被阅读0次

在看申赋渔的《匠人》之前,我觉得很难给“乡愁”这两个字选择一个合适的附着物。

什么是“乡愁”?有人说是乡愁是对故乡的思念,有人说乡愁是对早已逝去的古老生活方式的缅怀。许许多多的人参与到对乡愁的讨论中,这些讨论多半透露出的或是对曾经乡村生活的向往,或是对乡村顽固礼俗秩序的反感,或是对依旧生活在农村的童年玩伴的怜悯。满篇的悲天悯人,借“乡愁”来抒发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却看不出任何抛弃城市生活,“归园田居”的念头。“乡愁”不幸成为当下浮躁文风的又一注脚。

《匠人》难得在现在这个满是自我标榜、自我炫耀的文字世界里找到一丝人文关怀,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去理解乡愁——对从平凡的生活引申出的乡土礼俗传统的反思,乡愁就是那种你不管离开故乡多远、多久,都难以摆脱的烙印在心的礼俗意识。

《匠人》并不是一部介绍传统手工艺的科普书籍,被看成一本故事集更合适。朱赢椿精彩的装帧设计更为这本书增色不少。有别于一般的图书,这书的装帧有意做的粗粝、厚重,让人拿到手中不看内容就知道一定不会轻松。书中共写了15名匠人的故事,每个匠人的称呼都是用特殊的工具写的——“剃头匠”是用刀片写的,“铁匠”是用一支没有把的圆头毛刷子写的……看起来毫无技法,却以一种直接的艺术美感,呼应了书中的内容。

作者通过写匠人的故事,串起了故乡——申村的生活线索,构建起鲜活生动的乡土场景,还原他记忆中的故乡社会和曾经的生活。毕竟“乡愁”是由一个个人生动的生活实践组成的,而匠人作为曾经乡土社会的“精英”,更会成为生活中各种矛盾的关节,很多故事都是围绕着他们展开的。

确实每一个故事读起来都难以让人轻松。信教的瓦匠砸了自己祖宗的牌位;敦厚的篾匠为了一头牛和儿子闹翻,最后守着牛孤独终老;雕匠坚守着爱情,把对早逝恋人的哀思和愧疚寄托在一刀刀的刻痕里;铁匠和裁衣匠间绵延了两代人的恩恩怨怨;还有等了一辈子都没有转成公办教师的教书匠……作者虽然没有明写,但从每一个故事中都能看到匠人们在乡土礼俗传统中的挣扎。他们坚守着传统,一如坚守着他们的手艺,宁愿被传统裹挟着,在生活的洪流中随波逐流。虽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更替,乡土生活方式虽然衰落了,但礼俗传统的力量依然强大,依然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匠人》里的故事之所以直击人心,恰恰是因为这些故事也曾在我们身边发生着。

相关文章

  • 乡愁的载体

    在看申赋渔的《匠人》之前,我觉得很难给“乡愁”这两个字选择一个合适的附着物。 什么是“乡愁”?有人说是乡愁是对故乡...

  • 味蕾是乡愁的载体

    文/月中山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

  • 霜天最忆是石头

    乡愁是回不去的故乡,食物是乡愁的载体。我的童年,有斑驳砖瓦、粘人的黄狗,十二月的霜天……当然也有霜天里的香酥美味...

  • 故乡的槐花

    乡愁对于每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都有特殊的载体。也许是一轮明月,也许是一张车票,也许是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而乡愁对于...

  • 意象:月

    李白生命的外延成了月亮意象的外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固然是乡愁的共同载体,但却是潜意识微妙的触发。 “...

  • 说说而已||南宫的乡音方言之一

    按:乡音方言,是身份识别的有效符号,是构建归属的重要工具,是记录乡情的绝佳载体,是引爆乡愁的最短引信。尽管异地生活...

  • 说说而已||南宫的乡音方言之二

    按:乡音方言,是身份识别的有效符号,是构建归属的重要工具,是记录乡情的绝佳载体,是引爆乡愁的最短引信。尽管异地生活...

  • 说说而已||南宫的乡音方言之三

    按:乡音方言,是身份识别的有效符号,是构建归属的重要工具,是记录乡情的绝佳载体,是引爆乡愁的最短引信。尽管异地生活...

  • 说说而已||南宫的乡音方言之四

    按:乡音方言,是身份识别的有效符号,是构建归属的重要工具,是记录乡情的绝佳载体,是引爆乡愁的最短引信。尽管异地生活...

  • 说说而已||南宫的乡音方言之五

    按:乡音方言,是身份识别的有效符号,是构建归属的重要工具,是记录乡情的绝佳载体,是引爆乡愁的最短引信。尽管异地生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愁的载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pyd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