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三国古代文化人物
吕布不会用,曹操不能留的高顺和他的陷阵营

吕布不会用,曹操不能留的高顺和他的陷阵营

作者: 五色未央 | 来源:发表于2017-03-09 00:07 被阅读856次

    受《三国演义》大范围传播的影响,那段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美人如玉的历史成为了我国古代最为家喻户晓的恢弘画卷,继《大唐荣耀》系列人物后,接下来的三个月将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眼中的三国风韵。

    《孙子兵法.计篇》云:“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说的是一名优秀的将领应该做到多谋善断、赏罚分明、爱护士卒、勇敢坚毅、军令严明。三国中虽然猛将很多,但真正符合这五项标准的优秀将领并不多,吕布知道他的忠义却不能人尽其用,素来爱才的曹操知道他的才能仍然杀了他,符合这五项标准,被前人所忽视,被今人所赞扬的高顺可以称得上真正的良将了。

    对于一名将领而言,统帅和练兵能力比武艺更加难能可贵,武艺高强者可为军中万人敌,但统帅厉害的可坐镇一方,独当一面,有练兵才能的更是稀缺。而查看有限的史料,这位如同流星一般闪烁过的将星无疑具备过人的统御能力和练兵能力。

    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顺每谏布,言“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

    因为有了治军公正,号令严明的高顺,才有了不满千人却战绩辉煌的陷阵营;同样地因为有了“陷阵之志,有进无退,有死无生,有我无敌”的陷阵营,才让这位低调的良将留下了印迹。陷阵营的无坚不破,挡者披靡使得无数陷阵粉做出两种不同的猜测:一种认为曹操后来组建的虎豹骑就是在陷阵营的基础上扩充的;另一种认为陷阵营被解散后成了张辽的亲兵,张辽能够威震逍遥津与陷阵之火种分不开。

    在为数不多的记载里,关于高顺和陷阵营作战较深的印象有三处。建安元年6月,被称为“八健将”之一的郝萌受袁术的蛊惑发动叛乱,骤然率兵攻打下邳,吕布在惊慌下带领家属到陷阵营避难,高顺率部趁着郝萌受伤之际砍下了他的首级,天还没亮就平定了叛乱。

    建安三年,吕布很任性地跟过街老鼠袁术结为了攻守同盟,受到了曹刘联军的攻击,先是救援刘备军的夏侯惇被打败,并且在此次战役中失去了一目,经老罗加工后产生了“拔矢啖睛”的典故;后是高顺率陷阵营攻破了小沛,俘获了刘备的妻儿,刘备慌乱中带领关张投奔了曹操,虽然只是局部的小战役,但陷阵营攻城拔寨的的特点跃然纸上。

    吕布虽然骁勇无双,有着自身独有的魅力,但可惜的是见利忘义,遇到大事时摇摆不定,常常有出尔反尔,猜忌下属的举动。尤其是自郝萌反叛后,开始对身边的人有了猜忌之心,把陷阵营的军权交给了和自己有亲戚关系,但才能一般的魏续,真印证了高顺曾劝谏过吕布的话“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这样一个退可坐镇一方,进可攻城拔寨的良将没有耀眼的战绩跟吕布的不会用人显然是脱不了关系的。

    建安三年9月,曹军围攻下邳,陈宫建议吕布“出屯于外”,自己“闭守于内”,以便形成“犄角之势”。结果吕布因为妻子的话而犹豫不决,错失了最后的机会,侯成、宋宪、魏续等人趁乱绑了陈宫、高顺,把下邳城献给了曹军。

    面临死亡,吕布选择了放下尊严,乞求饶命;陈宫选择了慷慨就义,死前不忘托付老母妻小;张辽选择了破口大骂之后的顺服;而高顺选择了默然不语,这里的默然不语给人无尽的想象,但依据高顺严肃淡然的性格来看,这未尝不是一臣不事二主,唯死而已的坚定。

    很多人会说曹操那么地求贤如渴,既然可以放过张辽和其他降将,那为什么非要杀高顺呢,我想除了高顺表现出的死志外,与陷阵营之前对曹军的杀伤力是分不开关系的,一方面当时的曹操心有忌惮,另一方面高顺与所统领的陷阵营给曹军和刘备军带来的杀伤力太大,不得不给自己的阵营一个交代,毕竟被斩杀的吕布、陈宫与高顺三人均是当时吕布军最具有影响力的首脑,其他所谓“八健将”的影响力相比而言是很有限的。

    有的人忠于信仰,有的人忠于国家,有的人忠于所肩负的责任,有的人忠于君主,而高顺只忠于自己认定的那个人,哪怕这个主公并不是最好的,即使还没有大放光彩就消失于那个将星璀璨的年代,但他的自律和忠义直到今天仍然让无数人钦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吕布不会用,曹操不能留的高顺和他的陷阵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qgi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