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二九:《石头记》第二回回前总评浅议
(红楼梦诸家评语系列五)
按:本篇写于《石头记》第二回前甲戊本、蒙府本、陈其泰、王希廉、张新之、姚燮总评处,主要针对所评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王希廉批语
(一)
29-3:拥有的都是侥幸【王希廉:9.娇杏者,侥幸也。贾雨村之罢官得馆,因馆而复得官,如娇杏之由婢而妾,由妾而正:皆侥幸也。】
娇杏者,谐音“侥幸”。贾雨村罢官得馆,因馆而得复官,正如其名。此人在《石头记》中,前八十回仅出场两次,八十回后也只会出场一次,而且是一笔带过,旨在交待其死而宝钗扶正问题,三次出场只有第一回一句潜台词。而作者偏偏却安插了这样一个人,而且取名“侥幸”,其在《石头记》中的作用倒底如何,有必要写专文以论之。
(二)
【10.智通寺者,言惟智者能通此书之义也。】
智通寺者,言惟智者能通此书之义也。刘履芬亦有此批,脂砚斋亦在此处批曰:“谁为智者?又谁能通?一叹。”可见此言不谬。智通寺唯贾雨村见之,故有深意,另文再述。
(三)
【11.冷子兴者,喻宁、荣二府极热闹后必归冷落也。】
冷子兴喻宁、荣二府极热闹后必归冷落。脂砚斋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冷子兴也是宁、荣二府冷落的关键性人物,脂砚斋并未透露这个细节。
(四)
29-4:应运而生的行业【12.宁荣二府头绪纷繁。若于后文补叙家世,竟不知该于何处补叙,势必冗杂;若不分晰叙明,东、西两府,又牵混不清。妙在借冷子兴在村肆中闲谈叙及,且将林甄王史各亲戚参差点出,既有根蒂,又毫无痕迹:真善于点题者。】
言作者善于点题,与脂砚斋观点相同。
(五)
【13.邪、正二气夹杂而生,所论最有意思。】
贾雨村所论邪、正二气,亦是作者所论。是道家的唯心主义思想,亦是佛家的因果循环理论,故需要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方能解读。从唯物主义哲学观点来看,可归结为社会发展的规律:特殊个体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无论是应运而生的、还是应劫而生的特殊个体,其作用都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六)
【14.情痴、情种是宝玉黛玉品题。】
言情痴、情种是宝玉黛玉品题,似乎有些偏颇。以情品题二人,还是作者最后情榜的情不情、情情较为准确。何谓情不情?痴情是他,无情也是他,自择无牵亦无挂,却是悔尽此生是也。情情则是痴情甚而托付此生,还泪之说已证。痴言专一,种有贬意,故吾认为有偏颇。
(七)
【15.第二回一段之中应分两小段。自起句起至“不曾上学”句止为一段,叙贾雨村得官娶娇杏及罢官处馆,是补叙前事,引出林黛玉。自“雨村闲居无聊”句起止末为二段,叙宁、荣家世,宝玉性情,趁势逗出甄宝玉。】
言本回中分两段,言之有理。作者所分回目,每回均两件事,两件事即是两段,若非此例,均为后补,读者切记之。
四、张新之批语
(一)
【张新之:14.上回为宝玉来历,此回乃黛玉来历。上半回发依贾府之由,下半回设会宝玉之所。而此中见彼,彼中见此,不能分析,是为奇文。】
言上回为宝玉来历,此回是黛玉来历。此回是黛玉来历不假,但上回不仅是通灵宝玉的来历,也是香菱的来历,却不是贾宝玉的来历,读者需要分清。上半回发依贾府之由,系贾敏仙逝,下半回设会宝玉之所,即是冷子兴演说的贾府。
(二)
【15.第一、第二两卷,总为宝、黛立传,其实总为一玉立传也。玉,通灵也。通灵,心也。一奇一偶,阴阳对立。上回演“心”字之源,以其假为究竟;此回演“情”字之始,以冷热为枢机。雨村,热中人也。子兴,冷姓人也。首演真假,是自出杼轴,次演冷热!是借人门径。而仍以半隐半明出之,是则青出于蓝。】
言第一、第二两卷,总为宝、黛立传,其实总为一玉立传也。立传,系从旁人眼中出。第一回先热后冷,第二回先冷后热。
29-5: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三)
【16.前半回事甚繁,叙来何其简;后半回事甚简,叙来何其繁。而宾主正馀一丝不走,洵为大才。】
言前半回事甚繁,叙来何其简;后半回事甚简,叙来何其繁。而宾主正馀一丝不走,洵为大才。系赞作者的写作手法高明。
(四)
【17.自上半入下半,已如行山阴道上矣。及至下半一问一答,顺逆相承,金实相生,无一平笔,无一弱笔,能令读者忽而喜,忽而怒,忽哑然而笑,忽放心而哭;龙门复生,当不以予言为过,而其实不过善读《水浒传》而已。我于此不敢轻《红楼》,尤不敢忘《水浒传》。】
言作者善读《水浒传》,此言不假,《水浒传》末后英雄榜一百单八将,《石头记》末后情榜一〇八人,这是受了《水浒传》的启发。
(五)
29-6:春秋【18.是书无非隐演《四书》《五经》。以宝玉演“明德”,以黛玉演物染,一红一黑;分合一心,天人性道,无不包举,是演《四书》。政、王乃所自出,政字演《书》,王字演《易》,合政、王字演《国风》。若贾赦之赦,邢氏之刑,则演《春秋》之斧钺也。至“毋不敬”三字,冠首《曲礼》。礼主春生,故东府之主曰敬,乃大有期望之意。奈其背敬叛礼,为造衅开靖[端]之罪首,遂至所出为珍,伦理渐灭矣。珍之转音通烝,即禽兽行上下乱之名,不必指定以下烝上。总一乱成《春秋》之大僇而已。必如此看去,是书本意,自然洞彻。】
言是书无非隐演《四书》《五经》,其论甚深,不知熟读《四书》《五经》的读者,会作何评判?
五、姚燮批语
【姚燮:65.此回书中,将宁、荣二府人名,一一点出。惟贾珠之妻李氏、李氏之子兰、政之妾赵氏、赵氏之子环、琏之妻王熙凤,俱用暗点。至珍之妻尤氏、蓉之妻秦氏,此回中俱未点出。】
言贾珠之妻等五人俱用暗点。暗点即未点姓名。言至珍之妻尤氏、蓉之妻秦氏,此回中俱未点出。此二人乃未点出的主要人物。
(水木森【水目人曾】)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即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