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姜文的访谈,虽然此人金句百出,但是对于进入导演心灵最具启示意义的还是这句“各种剧作家,都只不过是给生活起个外号,然后运用他们自己的想象和认识,把细节和感受放在里面”。
虽然对邪不压正的分析已经到了革命思潮的高度,我还是愿意扒开“邪不压正”这个外号,去看姜文在电影中对生活的感受和诠释的细节。
如果你的人生此刻行进到55岁,会对这个人生阶段产生什么样的感受?姜文还在学习和展现而不是诠释人与人的关系。诠释是观众的事,导演只是沉浸在感受中。
1
像展开一幅画一样观察电影,义气仇报是背景图。爱憎分明不加掩饰,海归青年李天然不仅要复仇,还一定要把弑师仇人朱潜龙和根本一郎拉到一起,贯彻一种把我经历过的场面原封不动还给你的固执。
深仇大恨虽然时刻被人叫嚣着,也不会一下把人压垮,更多时候还要冷眼看会儿,嬉笑怒骂一番,像是自带节奏的决斗过程。
朱潜龙作为投靠日本的汉奸和杀师灭门的凶徒,居然一直能靠奇葩的身份认同(朱元璋的子孙)和强大无耻的自我洗白行走于世,甚至如鱼得水,当上了万人钦佩的警察局局长。虽然侥幸逃脱的师弟李天然是心头一根刺,停下来就会隐隐作痛,最后刺破皮肤才慌忙止血。朱潜龙和根本还是享受过生活,即使只是浮在表面。
要讲述仇恨但不抛弃生活,带来的效果之一是虽然整个动作、对话都设计地很紧凑,但是时间仿佛跟着拍电影的人意识在流动,给人一种虚幻又主观的感觉。在激烈斗争中插播一句“我忘了”等等看似无厘头的情节,仿佛是拍电影的人透着屏幕说“这多大点事,让我们歇会儿开个玩笑再打不迟”。
2
(图片:豆瓣 高谭魅影骑士)
爱欲是这背景图里的一场流沙,抓不住也握不紧。欲望对于爱情很重要,但不是核心。乱世当道,三教九流,人命尚且不知道归于何处,爱情更是不知道要给予何人,所以再高大的信念也都向大面积对美的直观感受和赤裸追求低头。心里有多空荡荡,就能围着在身体上盖多少章演多少戏。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出路,至少,女人撑起了半边天。与其说李天然爱上了关巧红,不如说关巧红身上某种女性和母性光辉感染了他。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太阳照常升起》,女人都或多或少承担这样功能。不仅蓝青峰和亨德勒和李天然之间有真真假假父子关系,关巧红和李天然也有某种类似母子的联结。
儿子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是对局势的判断、下套、逃往、出圈。这些和从“母亲”那里得到的东西有莫大区别。关巧红一步步引导李天然面对自己的心病,走上彻底的复仇之路。她那种康复的决心、靠自己的意识、不管不顾的勇气比谁都坚韧地多,这是一个情人能做到的事,但实际上也承担了母亲的功能,包含了一种感情教育和实验。母子关系可能在这里比明确的父子关系更难处理。模糊不定,充满变幻。
3
(图片:豆瓣 Hidden Man)
这些东西毫无违和感地镶嵌到了北平这块土地上。哪里可以让报仇者大隐隐于市?哪里有不像江湖的江湖?哪里可以将世界折叠成高人志士和普通百姓的平行空间,还提供各路人马交汇的混乱场所? 上世纪30年代慵懒而骄傲的北平,很合适。
解放前,北平两次叫过北京。1427年明朝设立都城,1937年日伪政府占领。电影里的时间已经过了1928年北伐战争,首都早早迁到南京,北京叫做北平特色市。
蓝青峰的蓝公馆设定在东四九条,也有说道。东四一片在北平就是现代版的比弗利山庄,名人大咖云集:
——东四头条 大慈延福宫。
1481年建成,因庙中祀天、地、水三神,俗称三官庙
——东四头条十九号院 侯宝林故居
——东四二条 乾隆爱将福康安府邸海公府
——东四三条8号院 末代格格王敏彤宅院
——东四五条和东四六条之间的育芳胡同5号
第五任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宅院弢园
——东四七条七十九号院 阎锡山故居
——东四八条71号院 叶圣陶旧居
……
至于东四九条么,原来的日本女间谍川岛芳子住过。
逐渐开始发达的旅游业加剧了北平的混杂群居。百年紫禁城,一朝解禁,游客拦都拦不住,当然主力还是外国人,另有一批对北方好奇的南方人纷纷来到北平旅游。各个铁路局为吸引客流,特意出版了一批旅游杂志(营销自古如此猛烈)。
(目录从城关、戏院、饭馆到银行、学校应有尽有)
人来了要有地方住。当时的北平政府除了胡同宅院,政府迫于上级要求和舆论压力,开始筹建平民住宅。当时广州、上海、汉口、汕头等城市统统都有了廉租房。1937年7月,北平第一批廉租房“大木桥平民住宅”建成。(李开周)
吃食也分出层次来。那时候因为都城南迁,大餐馆顾客大批流失。《北平旅行指南》中说:“北平在清末民初最盛时代,各界互相酬应,交际至忙,因之投机者兴起,中西饭馆林立,以供显宦巨商之酬酢,一时著名饭馆极多……嗣以国都南迁,营业竟一落千丈,按现有饭馆数量,比较十年前,仅有百分之五十五强。”
沿街小吃却是遍地开花。除了我们熟悉的豆汁、灌肠、豌豆黄、酸梅汤(对,酸梅汤是北平发明的),还有切糕、扒糕及凉粉、炸豆腐、烤白薯、硬面饽饽等,成为普通老百姓的好吃食。(据宇宙风1936年第19期)。
任何一个人大物可隐身于这里任何一个角落,默默地做一个老北京看客。什么改朝换代的大事、荣华富贵的传说都见得多、听得多了,朝堂之上什么也激不起太大的兴致,生活反而变得举足轻重。
可以带着说笑的口气聊政治,但一定要带着百倍的精神斗蛐蛐。
至于这座北平城是怎么被造出来的,👉《用高科技造一座北平城》
“我们是从生活中来的,你的成长是被他挤压来,变成一个样子。你对现在活着过去的生活,对现在活着假设的未来,你有一个印象和感受,你给生活在起一个外号。一个外号叫阳关灿烂的日子,一个外号叫《让子弹飞》,《哈姆雷特》也是一个外号。各种剧作家,都只不过不过是给生活起个外号,然后运用他们自己的想象和认识,把细节和感受放在里面。”——与许知远对谈
我感觉,这才是藏在所谓“戏谑”背后的姜文有点严肃的时候。
他的严肃没有《我不是药神》里方正的形状和积极向上的态度。这种严肃主观任性,但包容性很强。作品拍出来就不再属于他个人,剩下的就是剥离了创作者的身份,和大家一起安静地看。
就像他忘了当初怎么把《阳光灿烂的日子》拍出来的。
所谓“一下雪,北京就成了北平。” 图片:北京全攻略关于北平的旅游读物
《都门纪略》,杨静亭,道光年间
《实用北京指南》,徐珂,1920
《京汉铁路旅行指南》《京奉铁路旅行指南》,各大铁路局旅行社
《北平旅行指南》,马芷庠
《旅行杂志》,中国旅行社
《北京指南》,立德夫人,1904年
《北京城市指南》,孤独星球,1934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