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论(四)桃 是一是二还是三

作者: 北池鱼 | 来源:发表于2021-07-05 15:39 被阅读0次

    子游若有所思,说:“听了先生的言论,我也想说两句。不知道我所说的与老师说的意思一样呢?还是不一样?不管一样还是不一样,但都是意见的表达,那么,我和老师所说的也就没有什么不一样了。虽然没什么不一样,还请老师耐心听我说两句:万物有它的开始,有尚未开始之前的开始,有尚未开始的开始之前的开始,无限上推,总有个开始吧。但这个开始之前总有个没有开始的情况,这个没有开始的情况也可以无限上推。不知道这个有始和无始到底是有还是无呢?今天我说了这番话,到底是说了还是没有说呢?”

    听了子游的话,庄子微笑点头,说:“你说的很好。如果从无推到有,世间本没有是非,是人心有是非。你所说的是从有推到无,欲不入俗见,齐是非,同万物,必须化无啊。世间的万物,莫不因比较而显现,天下最大的物是秋天的豪毛,而泰山为小;最长寿的是早夭的人,而彭祖短命,为什么这么说呢?就看和谁比啊。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它的天地比豪毛大不了多少,所以豪毛在它眼中就是最大的东西了;和大海比起来,泰山不是太小了吗?与朝生暮死的菌类相比,早夭的人不是长寿吗?与五百年为一个春天,五百年为一个秋天的大灵龟相比,彭祖不是短命吗?其实从道的角度而言,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一体,哪有长短是非的差别啊。既然是一,还有话说吗?既然说它是一,难道没有话说吗?一与说一的话,就有了二;二又加上一,就是三。以此类推,千千万万,再精于计算的人也不能得到最后的数字,何况是凡夫呢?所以从无到有已经推至三了,何况从有到有不知道可推算到多少啊。不必推算了,明白无是体,有是用的道理就行了。”

    “老师说‘既然是一,还有话说吗?’意思是以‘一’观之,没有贵贱差别;‘既然说它是一,难道没有话说吗?’意思是说从‘一’分化出万物,应从‘一’来看万物之用。也就是老师说的‘无是体,有是用’的道理吗?”子游问。

    庄子说:“你的理解很正确。道本来是没有边界的,但对道的言说没有一定,为了争一个‘是’字,因此产生界线。请让我谈谈这些分界:有边界就产生左和右的差别,有左和右的差别就产生谈论和评议;谈论和评议导致分离和辩别;有分离和辩别就产生强说和辩论了,这就是争‘是’的八种表现。所以,天地四方之外的事,圣人存留它而不讨论;天地四方之内的事,圣人虽然细加研究,却不随意评说。至于历史记载历代君王的事迹,圣人虽然有所评说却不争辩。所以,可分别是因为有不可分的东西存在,有争辩是因为有不可争辩的东西存在。”

    子游问:“请问处世间具体的方法?”

    庄子说:“圣人深藏是非,而一般人则争辩不休、夸耀于外。所以说:‘凡争辩的人,有不见之处。’因此,大道无名,大辩无言,大仁无仁,大廉无伤,大勇不怒。道,说的清楚就不是道,言,逞言肆辩就有不及之处,仁,常行仁义反而不周全,廉,廉洁到极点反而不近人情,勇,逞强斗狠反而不是真正的勇敢。这五个方面能够把握得住,方向就正确了。因此,知道停止于自己所不知道的境域,那就是至高的境界。谁能知道不用言语的辩论、不用称说的大道呢?假如有谁能够知道,智慧充盈就如天然的宝库。无论注入多少,不会满溢,无论取出多少,不会枯竭,而且也不知这些智慧出自哪里,这就叫做含藏不露的光明。”

    子游听得入了神,不知道子綦先生什么时候醒了过来。子綦先生洗了几个桃,盛在一个盘子里,拿了过来。子綦先生挑了一个桃,递给子游,说:“吃桃吧!”

    子游伸手欲接,子綦却收了回去,说:“此桃与我所说之桃是一乎,是二乎?此盘盛了三个桃,桃是三乎?庄先生地里的桃树结了多少呀,桃是百,是千乎?天下之桃多矣,桃是万,是无限乎?”

    庄子与子綦抚掌大笑,子游也笑道:“万物一桃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齐物论(四)桃 是一是二还是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rciu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