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不同教养风格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父母,教养风格不仅影响家庭关系,而且还影响孩子将来的情绪能力发展。
那么,带孩子有哪些典型的误区呢?
首先,有一个最典型的误区叫做控制型父母。孩子在出现了问题的时候,有的父母会讲说:“我数三下,一、二、三。”这叫控制型父母。
用控制型的方式对待的孩子,长大以后会怎么样呢?
通常会有这么几种情况:要么他会变得特别懦弱,因为他从小被控制,已经丧失了自信;要么他会变得特别具有控制性,你知道一个人如果特别有控制欲望的话,这个世界上能够被他控制的事儿其实是非常少的,所以这个人自己会特别的痛苦。
第二种类型的父母会说放任型,说:“没事,让他哭,孩子哭会没关系,哭半个小时对身体好,不要紧。”所以这个孩子哭起来,然后在旁边撒泼打滚等等,没人管他。
父母说:“等他哭好了再说。”这种放任型的父母对待孩子,长大以后这个孩子会出现的问题是:他会极度地缺乏团队的归属感。缺乏团队归属感的问题是什么呢?他会过度的具有依赖性。
所以这个孩子有可能会加入黑社会帮派,这太严重了哈;有可能会吸毒,这也很严重;常见的是他可能会网络上瘾。为什么这个孩子会容易成瘾?因为他没有团队归属感,他只有在那个环境之下,他才能够找到自己的归属感。所以我相信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这样的哈。
然后第三种类型呢,还有一种说:“好了,别哭。”
“别哭,爸爸给你买糖吃。”
“别哭,爸爸带你去看熊出没。”
“别哭,咱们去买个自行车。”
对吧?这种方法也经常会奏效。
这种方式叫什么呢?叫做贿赂型。那么当父母用贿赂的方法来对待这个孩子,会有什么效果呢?
有很多父母讲:“很好啊,我在墙上给孩子贴小红花,然后做对了什么事,贴个小红花。”这都叫贿赂型。
贿赂型对待这个孩子长大以后,这孩子的问题是:他做任何事儿都没有自己来自内心的动力,他的动力全部来自于外在,全部来自于别人需要给他一个确认。
所以他做一个好孩子本身并没有乐趣,他做一个好孩子的乐趣是来自于有人给他一朵小红花。他学习成绩好没有乐趣,成绩好是为了能够得到一个奖学金。
所以如果一个人感受不到这个事情本身的乐趣的话,难道人的一生当中永远都有人给你外部的确认吗?永远都有人从外部激励你去做事吗?很难!所以这样的孩子将来长大了,有可能会逐渐地丧失人生的意义,会觉得抑郁、没意思,这三种类型是非常常见的哈。
还有一种典型的父母会犯的错误是叫忽视和低估、否定孩子的感受。什么意思呢?孩子从幼儿园回家了,然后跟妈妈讲:“妈妈,我很饿,我饿的要命。”喊“我很饿。”妈妈说:“你刚吃完饭,怎么会饿呢?”你看,你刚吃完饭,怎么会饿呢?孩子明明觉得饿,但是妈妈讲“你刚吃完饭,不应该饿啊。”否定他的感受!
孩子摔了一跤,摔在地上,然后,尤其是男孩子摔倒以后,妈妈过来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说:“不疼不疼,快起来。”“没关系,男孩子不哭。”你想想看,你如果在厨房里摔了一跤,摔一大马趴,然后你老公过来讲说:“不疼,不疼。”你什么感觉?对吧?
所以这个叫做忽视了孩子自身的感受。如果父母对孩子经常用否定和忽视感受的方法来对待他,这个孩子也会感受不到别人的痛苦!
所以我们就经常见到有的孩子把妈妈气得半死,然后孩子过来讲说:“别生气,生什么气?有什么?至于吗?那么生气。”你看,因为你小时候就和他讲“不哭,不哭。”我小时候跟我妈讲“我腰疼。”我说:“妈,我腰疼。”我妈说:“小孩子哪有腰?小孩子没有腰。”这个忽视孩子的感受,长大之后这个孩子就会忽视别人的感受,他会和他人之间造成大量沟通的矛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