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晓晓 图片来自网络
1.
前几天看了一个很难过却很温情的新闻。
31的王强扮高中生与母亲相处,真相让人动容。
三年前,王强的母亲因患有阿尔茨海默氏症,记忆永远停在了他的高中时期,开始他还会却矫正提醒母亲。后来他觉得只要母亲开心健康,就好了。
为了让母亲开心、放心,王强开始扮演高中时期的自己,他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晚上9点半下晚自习,10点半左右寝室熄灯睡觉。
“妈,现在要关灯了。”
“妈,今上午有2节语文课,晚上聊,手机不带了。”
“好的,儿子。”
这些都是日常,王强和母亲的微信聊天内容。
更难得的是,王强每天晚上还会穿着自己高中时候的校服和母亲视频,期间还会把手机等通信设备关掉。一件事做一天两天很容易,能坚持做上几年,却是非常难。
王强说:“其实也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难,这件事已经做了三年了,也都养成习惯了。”
百善孝为先,像王强这样懂得感恩,才不辜负父母曾经为我们付出过。
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现在他们老了也需要我们的呵护。
杨占禹在他的《时光录》中写到:“亲情,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纯净的感情了,除了爱与呵护,还应该有感恩。”
2.
泰国有一则公益短片在朋友圈火了起来了。
短片的主人公叫做芭作,是名小学教师,他有一个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
为了照顾好母亲,芭作每天都会将母亲带去学校上课,并将她安置在教室的最后一排。
对此,家长们颇有微词:
“这是学校,又不是他家。”
“就是啊,学生们怎么可能集中精神学习呢?”
“其实可以请个保姆帮忙照看,比每天这样好的多了。”
“我正琢磨让我家孩子转到别的学校去。”
……
不久,校长就找到了芭作,希望他郑重的考虑这件事,并善意地向他提出,为他的母亲寻找专人照顾,免去他的后顾之忧。
芭作毫不犹豫地的拒绝。在他的心里,:是母亲给予了自己生命,现在她老了,他自己不能也不放心将母亲交给别人来照顾。
而在就在芭作和校长谈话的时候,芭作的母亲不见了。
芭作急切的呼喊着母亲,不停地四处寻找。孩子们也自觉地帮忙寻找。
最后,他在路边找到了妈妈。
家长们发现,在老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孩子们也学会感恩。
有的孩子会对母亲说:“等我长大了,我也要给你开车。”
也有的会在放学后,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
郭敬明在《夏至未至》中说:“年少时,我们总以为父母无坚不摧,直到撞破他们的无助,才明白那是因为爱,他们才愿意扮演英雄。每个孩子都会经历那样一个时刻突然想快点长大,庇护父母,像他们曾经庇护我们那样。”
父母永远都不是无坚不摧的,所以他们老了也需要的是我们的陪伴和关爱。
3.
父母一天天老去,他们最需要的是子女的陪伴。
11月25日,一位上海父亲临终前,在医院里立下一份遗嘱:
我的遗产留给女儿吴某某一元,其余财产包括房产一套、存款80万元,全部留给陈女士。
这位陈女士是女儿3个月前请来照顾他的保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遗嘱呢?这里有一个心酸的故事。
许多年前,在女儿出生那一天,父亲欣喜若狂,一个人跑到医院的广场上,对着天空拜了又拜,感谢上苍的赐予。
那天,他把戒了100多次都没能成功的烟给戒了,这一戒就是28年。直达女儿出嫁后,父亲才又抽起烟了。
后来他的婚姻出现了问题,父亲放弃所有财产,唯一的要求:女儿跟我。他怕失去了女儿这件贴心小棉袄,他会冷得睡不着觉。
女儿半夜发高烧,父亲会心疼的流泪。
慢慢地女儿长大,可却距离父亲越来越远。
有一天,女儿带着男朋友来到家里,当父亲第一次听到别人喊女儿”宝贝“时,忍不住背过身去,心如抽丝。
后来,女儿结婚生子,渐渐地父亲看到的都是女儿离去的背影。
原来父女的缘分真的只是的背影渐行渐远。
女儿从一周一个电话,到一个月一个电话,到三个月一个电话。
从半个月来看他一次,到一个月来一次,到三个月来一次,后来半年也未必能再见一次了。
尽管他们相隔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却仿佛隔着千山万水。
父亲慢慢老去,越来越想女儿,可是女儿问候的声音越来越冷。
终于,父亲病了。
孤独地一个人躺在医院里,于是天天盼着女儿出现,望穿秋水。可是,三个月时间,女儿只来了两次,然后便匆匆离去。
父亲以为自己时日不多,女儿会多来看看他、陪伴他。
可是,父亲等来的只是一个陌生的保姆。
终于,父亲生命走到尽头,油尽灯枯,心如死灰。
这位父亲一直在等待女儿的陪伴,他希望女儿能记起自己对她的爱,也能给自己点温情多来看看自己。
我不知道为什么女儿三个月才去看父亲两次?为什么不能在父亲最后的日子,多给他一点关怀?
对父母的爱是别人无法代替的,父母要的不多,他们可能只要看到你就很满足。
父母养育我们长大,我们陪伴他们到老,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做不到呢?
孝顺是什么,感恩又是什么?当父母老了,我们陪着他们,牵着他们了的手。在他们人生最后的旅程不缺席,这就是感恩就是孝顺。
4.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西安大学90后的女孩孙玉晴,带老年痴呆的养母读研,让无数人为之叫好。
孙玉晴养父母是靠捡卖废品供她上学。虽然日子过得紧巴,但那却是孙玉晴心底最温暖美好的回忆。
在孙玉晴读高三那年,养父去世了。对于当时没法陪伴在养父身边,她一直耿耿于怀。
子欲养而亲不待,养父离世是孙玉晴心中永远的痛。从此以后,她对养母更加细心。
收到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后,她跟辅导员说明情况,表示想带养女一起去学校。在通情达理的辅导员的帮助下,得已带着养母上学。
孙玉晴懂得感恩,懂得母亲的需要。
在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常回家看看,陪他们吃吃饭,聊聊家常,别给自己留遗憾。
不懂得感恩的人,很难过好这一生。
愿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老有所依,幸福快乐地度过晚年。
愿所有的孩子都懂得感恩。
晓晓,一个热爱生活,喜欢研究心理学,左手带娃,右手写文的妈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