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问你是否因想我而致电
因为我怕情感会像洪流般一涌而出
从小到大,我记忆中一直有一个坚强的背影,那背影曾在离别时不停地出现 ——那不是朱自清的《背影》,那是我妈妈的背影。
我离开家时,挥手告别的背影,她离开我在的城市,不舍离去的背影。
2012年,远离家乡,开始大学生涯。
那时,能和妈妈通话的时间不多,因为每天忙于社团和各种应酬。我们一般用电话进行简短的沟通。正式教会妈妈用微信,这以后的每一天,我做的每一件事都会用图片或是小视频的形式发给妈妈,让她了解我每天做了什么,让她不因为距离而感觉和我脱节了。
这也让我知道了她有多想念我。
每一年的奖学金下来,我会用买东西的形式,来弥补一些情感上的表达。我自认为好吃的东西,都要先给老妈买回去尝鲜。
那时的我一直认为买了东西她就会开心。
- 如今,我毕业了
- 走过了18岁,经历了24岁
- 好似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的明白了很多
- 你们!别自认为父母要的只是你赚的人民币
- 其实,只是一顿安静又温馨的晚餐而已
♥回家必吃韭菜盒子♥
工作中,很多人抱怨我周六日不能留在帝都同大家玩耍。偶尔一天假的时候也会劳累的跑回家。我笑笑不语... ...
有一次下班坐车回到家,已经是晚上12点了,平时10点就要睡觉的老妈,在客厅一直等我回来,虽知道会是半夜,却还是做了很多小菜等我回来吃。每次到家前,老妈都会带着满满的喜悦出来给我开门。我则是进门就跑去饭桌前。虽是很困,看到满满的饭菜还是会食欲大振!我吃着,妈妈就坐在对面看我吃,询问着工作中的各种事宜。我一直和妈妈说:“食堂的饭菜不如妈妈做的饭菜可口好吃,以后去哪都得带着老妈。”
过年的时候我给妈妈红包,我看得出来她是开心的,但她每次都说帮我攒着,以后一起出去玩再花。
我在哪里,妈妈都会赶过来看我,上大学也是,妈妈送我来。再次来学校,还约了大学朋友们吃饭。老妈总是能和孩子打成一片。
我在广州实习期间,妈妈不远万里的,请了年假来这边看我,陪我。我那时做班主任,孩子们都叫我妈妈师娘!学校的春游,我也带着孩子们的师母一起去。有春光,有爱的人,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在广州我们一起去香港澳门游玩,旅途虽然很慌乱,但过程是值得回味的。那时我才知道妈妈这么能走!奔走起来,我都赶不上她。我们白天6点起床,晚上1点多回住处,每天都很匆忙,但很幸福。
临走的时候在火车站,她拿了很多东西回去,大包小包的,我和同事去送她,我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很是感伤,她边走边回头,我似乎也体会到了她的不舍。
现在我知道了,她要的不是金钱,而是陪伴。
当初,我被照顾长大成人,而今,父母老了,也应当我们照顾他们。时光匆匆流走,岁月在他们的脸上留下痕迹,再过几年他们就再没有力气陪我们到处奔跑了。
以前我可能不知道陪伴的重要性。在脱离大学生活后的独自生活中,我终于体会到了什么才是精神上的孤单寂寞。精神的孤独曾让我感到压抑,摸不到人,不能言语的感受。在那一刻,我便知道了这么多年妈妈独自等待的感受。
我再不嘲笑那些老掉牙的关于家和父母的歌曲,那么真切的歌词,只是我懂的迟了些。
挣钱,我自认为是挣给妈妈的。但事实上,妈妈的一切都是我的。
长大后,我愿意花上大把的时间来陪妈妈吃一顿饭。虽然,做饭的一直是妈妈。但我还是热衷于和她在狭小的厨房里打转。
看《十二道锋味》的时候,曾看到马苏说:“厨艺大有长进,还正在完成自己的厨房秘籍,研究“马漂亮料理”,打算回家给爸妈做饭”。为此,我也曾在老妈生日的时候大展身手,做了几个现学的小菜,味道可能是差强人意,但心意却是满满的。
现在,我终于心甘情愿的舍去和朋友相处的时间,只为在家里让妈妈看见我慵懒的身影。我想,是我懂得了陪伴的意义。
这是我妈妈那个年代的全家福。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莫名的觉得很舒服。
千金难买“情”字。父母要的不是你有多少钱,你能给得起他们多少钱,他们要的仅仅是你过得开心,有空能回家多陪他们吃吃饭,聊聊天。如果有空能一起旅行也是一件值得回忆很久的事。别到了父母老去的那一天才后悔当初没曾好好陪伴。
行动起来吧!别让父母的等待变成奢望。
一顿饭就可以解决的事情,不要让他们等候太久。
父母是金钱买不来的财富,有家才有幸福
回头看看你的老父母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