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所见》[唐代][白居易]巧者焦劳智者愁,愚翁何喜复何忧。莫嫌山木无人用,大胜笼禽不自由。网外老鸡因断尾,盘中鲜鲙为吞钩。谁人会我心中事,冷笑时时一掉头。
其实之前还不知道这句俗语。是在和茉莉聊天的过程中听她提起的。也专门去查了这个俗语。这话多流传于乡村。但既然是前人总结肯定有这句话的道理。比如一个人会做饭菜,身边的人都觉得好吃,那么如果有什么生日席或者其他席,肯定会有人请他帮忙,那么与这相关的事可能身边的邻居朋友都会找他来做。因为他做的饭菜好吃,招人喜欢,但是都请他帮忙的人不是邻里邻居就是亲朋好友,朴实的乡村的人也不好意思拒绝。于是有些手艺的巧人只能被那些不会手艺的人请帮忙来使唤,多才多艺没有错,却被迫变成了老好人,为之不太情愿,不为似乎又有不妥或者过意不去。这个例子应该是最普遍的。
另一写例子是在博客文章里看到的,我就直接放链接了:案例1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e381400100jlg5.html
简单总结:她删除包粽子、会绣花,会做缝纫活,所以邻居亲友多找她帮忙的人多,她也乐于助人,奉献自己。她觉得这样活着踏实、愉快。也感觉到受人尊重。
案例2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1295070100gvhw.html
简单总结:她是个教授,自己在家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无所不能、无所不干,而且是完美主义,她的先生也是教授,也尝试分担一些家务给先生做,但是先生做这些事情做不好,她看不下去,只好辛苦为“奴”了。可见这个巧人是拙人奴,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至少在生活中还是比较常见的,从几个案例里可以看到,之所以会这样原因大概可以看到三类,也许不止:
(1)农村人的朴素让自己不好意思拒绝,从而变成不得不为的老好人,有时候这些事情不得不做。
(2)个人乐于助人的热情性格,愿意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找到成就感,获得他人尊重,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帮助他人是自己的价值实现的一种方式。
(3)完美主义的性格,不能容忍身边人做的不好,导致不得不凡事亲力亲为。可见,其实巧人为拙人的“奴”的根源,并不是巧人之过。社会发展,商品经济观念会让人慢慢懂得劳动力价值,即使是农村请人帮忙,渐渐有了劳动时间价值意识,其实就是有意识的将这个变成一个小副业。如果无意将擅长的变成生意,如果不想做就应该懂得合理的拒绝,不做烂好人,所谓升米恩,斗米仇。如果我们自己有这种乐于助人的热情,其实也要量力而为,而且可以延长交付时间,有空的时候做,不必熬夜赶工这种。如果我们自己就是完美主义性格,这个其实比较难以调整,就像强迫症,不是想改就改的。但是如果身边有这样的人,还是希望自己主动学会分担一些,不要装笨,如果真的不会就少一点挑剔。
巧与某种技艺,也是问题根源,如果是难不倒需要所有的人都变成笨人吗?技艺在身,自己能解决很多事情,自己多会一点就意味着少求人一点。古人之所以在某些领域可以有深度的著作,也是因为长期接触某个领域,比如宋应星、李时珍。当然,小格局有小格局的活法,大格局有大格局的志向。不是非得在某个领域开花结果,若我们有这种天赋,应该合理的利用,而不是变成自己的负担。其实,即使在工作中也是类似的,你比别人擅长,会的多,可能其他同事都会请你帮忙看问题,请教你,这就意味着你在自己的事情上花时间会减少。所以如果能快速解决的,可以解决,如果不能快速解决的,在自己有时间的情况下去解决。正常的做法是告诉别人这个我也不会,或者等有时间再研究,如果事情比较急,应该及时反馈给领导,请领导找其他资源协助。可见,巧人未必就是拙人奴。
文/菜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