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笔记第一章

道德经笔记第一章

作者: 霄世 | 来源:发表于2020-01-12 00:58 被阅读0次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一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一个道字,道尽了所有。无所从来的,也无所去的。人生的道路,也只是道中的刹那,而刹那的时光,便道尽了永恒。

    所以道又如何说的尽,讲的完呢?无限的如何用有限的文字来说清楚呢?唯有合于道,与道同道之心,方可知其三昧吧。

    能被说的,能被表达的,都是有形的,有相的。而形象是有限的,既然有限,又怎能恒久呢?

    既然不是恒久的道,那仅仅只是一个名像,名相非真,也只是手指月亮罢了。

    故而道不可思,不可言,不可见,不可名。若是有思,可言,可见,有名,那么又怎么是恒久的道呢?所以就有悟道一词。

    一心一我,我是真我,而真我便是道的化身了。所以道在哪?道无处不在,道在你心,我心,他心,万物之心,无形之心。道是你是我,是他,是众生,是万物,也是无。

    第二句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万物无始,既然万物是场幻觉,那么又有什么开始,又有什么结束呢?

    开始与结束的时间又怎么会是真的呢?

    万物始于无,而后归于无,既然从来到去都是无,那万物又怎么会有万物呢?

    所以万物只是存在着,而存在,并不在于其形式,只是存在着。

    所以无是万物的源头,而“有”则是万物的显化,因此无论万物形式如何,都是“有”。

    无和有就如同0与1,又如同空与色,又如同无极与太极。无限与有限,无形与有形。如此世间与出世间,便从此而来。

    无是体,而有是用。体用相合这才有了世间。而这无所不在的无,与象征无所不是的一。这才有了真与对真的诠释的显现。

    所以无是那真的,永恒的。而有是那对永恒对一体性的表达。故而有是万物之母才有此一说。

    第三句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观并非是用肉眼观,用肉耳听。而是用心眼观,用心耳听。

    能听能视的并非是眼睛与耳朵,而是心灵。

    观是觉,心灵有所觉,便是观。就好像眼睛的延伸是望远镜,能透过望远镜看物的并非是望远镜,而是眼睛。

    而能通过眼睛去觉的并非是眼睛,而是觉者。

    故而觉者并无其形,也无其相,所以才称得上一个常字。因觉者既然无形无相,故也无限,因其无限,便无生无灭。所以自然与道相同。

    所以这觉知的觉者,便是一个妙字。因而妙不可言,便是如此。

    体其无,而能察其有。有自无而来,自然万物之形象感知都是一个有字。

    所以觉其无,方见其有,见其有,方知天下万物之有。所以以无的无为,便可道尽无所不为的相了。

    第三句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无与有本是一个,色与空本是一个,有物与无物本是一个,有想与无想本是一个,有音与无音本身一个,有意无意也本是一个。

    只是其名相不同,所以万物本是一个,只是形式不同。就如水在天上是雨,在山谷里就成了湖,在大谷中就成了海,在人体中成了血液,在空气中就成了蒸汽。

    可无论形式如何,水的本质不变,则是恒常的。然而这里的水也只是比喻,并非不可言之道。故而水也是名相。所以水火形式不同,却同样具有无的本质。

    因此这个道理玄而又玄,也就是理解众多奥妙的门户了,既然是门户,那就以这个道理来看待一切。便可见其根本,不为相所迷,方叫智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笔记第一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sci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