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表达之四十四:比喻的变体之三——扩喻

表达之四十四:比喻的变体之三——扩喻

作者: 认真说话 | 来源:发表于2024-03-29 20:41 被阅读0次

    扩喻,又称类比。它的特征是本体和喻体不在一句话中,它们分别构成短句,而常常组成平行句式;不用比喻词,但比喻的意思却很明显;有时本体在前,有时喻体在前。它是一种稍稍扩大的比喻样式。

    扩喻是从明喻演变而来的,当被比喻物和比喻物分别为一个单句时,将比喻词隐去,就构成了扩喻。扩喻结构复杂,内容丰厚。一个简单句子难以容纳的意思,常用扩喻来表达。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人的悲欢离合是本体,好似月亮的阴晴圆缺。从人到月,从古至今,对人生的变迁作了高度的概括,富有哲理。本体在前,喻体在后。】

    2一朵花,我们不大觉得它香,但是从许多花朵提炼成的香精,只要一滴,我们就感到它的浓郁了。许多诗歌、戏剧、小说,所以有强烈感人之处,和作者正确地把素材表现出来不是关系极大么!(秦牧《北京花房》)【先叙述花浓缩成香精后香味变得浓郁,然后话题一转,转入文学作品素材的浓缩处理。二者间比喻的意思是显而易见的。】

    3)我现在住在一条小胡同里,这里有所谓土车者每月收几吊钱,将煤灰之类搬出去。搬出去怎么办呢?就堆在街道上,这街就每日增高。有几所老房子,只有一半露出在街上的,就正在预告着别的房屋的将来。我不知道什么缘帮,看见这些人家,就像看见了中国人的历史。……(鲁迅《华盖集通讯》)【前边是喻体,以逐渐被土埋没的老房子作比,后边是本体“中国人的历史”,但并不明写出二者在何处相似,只是点到为止,其喻意却愈发深刻,能使人深思和联想。】

    4)我主张百花争艳,而且一个诗人,也不一定只写一种形式的诗,正如好的厨师,不是做一样菜。要紧的是煎、炒、烹、炸,总该有自己的风味,让人品得出,闽粤的甘甜,川康的麻辣。(张志民《诗缘》)【诗的创作,从总体上说,应是形式多样,百花争艳,就一个诗人而言,也不一定只用一种形式,需要具有个人的特色,这样才会出现诗歌创作的繁荣景象。这是本体。喻体为:厨师不能只会做一样的菜,而应煎、炒、烹、炸,样样都会,不仅如此,而且还要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如“闽粤的甘甜,川康的麻辣”。本体在前,喻体在后,各成句子,构成扩喻。扩喻的容量大,不仅能把话说得浅显易懂,使读者加深理解,而且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5)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司空曙《喜外弟卢伦见宿》)【“雨中黄叶树”不仅烘托了荒凉的气氛,而且还巧妙地比喻了灯下“白头人”。头发斑白的老人在昏黄的灯下显得越衰老了,就像被雨淋打的叶子已经发黄得快要凋零的树木一样。这个比喻很能使读者体会到诗人穷困潦倒的悲苦情景。】

    6)我所感谢的还不止此,我还感谢他们给我一个伟大的教训,使我知道人间的一切苦难,都可以借“遮眼法”而解脱。天灾、人祸,而国民还是熙熙如登春台者,实在并不怪他的没有热血,而是遮眼的事太多之故。地火在地底运行,但只要上面还长着野草,就会使人忘掉爆发的危险。(徐懋庸《我所见的世界》)【在人类社会中,由于有“遮眼的事”,常使人只看到某些现象,而忽略了隐藏在背后的本质和可能发生的“危险”。作者将二者联系起来,构成扩喻,表达了自己对社会黑暗的不满和憎恨感情,语言虽然委婉含蓄,但是不乏锐利和强烈的揭露和批判力量。】

    7)英勇战斗于前,又放弃土地于后,不是自相矛盾吗?这些英勇战斗者的血,不是白流了吗?这是非常不妥当的发问。吃饭于前,又拉屎于后,不是白吃了吗?睡觉于前,又起床于后,不是白睡了吗?(毛泽东《论持久战》)【“吃饭于前,又拉屎于后”,不是白吃;“睡觉于前,又起床于后”,并不是白睡。这是人们的生活常识,不难理解。同样的道理,“英勇战斗于前,又放弃土地于后”,当然也不是自相矛盾的,“英勇战斗者的血”不是“白流”。这个比喻,批判了战争中的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幻想,也生动地阐明“事物是往返曲折的,不是径情直遂的”这一道理。】

    8)“你呀,真是记吃不记打,又买这砖头回来干什么?”柳茵一见《辞海》,火就像沾了油,蹭蹭地窜得老高。(肖复兴《书市余波》)【以“砖头”喻《辞海》这是扩喻。喻体和本体互为两个平行的短句。中间隐去比喻词,以“厚度”作为喻体和本体的恰似点。“火像沾了油”是曲喻。先将恼怒的情绪比作火,接着又以“火沾了油”比喻恼怒的情状,生动地描写出小俩口之间的某些生活插曲。】

    9)有了经验,就要利用旧的经验向前、向上去创造新的生活。好比走路,我们记得经过了哪些地方,可是我们必须要一直走,一直往前走。(王鼎钧《拾谚》)【“经验”与“生活”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决非用一个简单的句子说明得了的,于是喻体和本体都扩展为复句,增大了表意容量,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10)也许你会问:究竟回家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就仿佛是儿时,大人们在你身边天南地北地说古道今,嘈杂的声音使你瞌睡了。炉火在旁边燃烧着,隐隐地有人给你在身上加一床毛毯子,你觉得什么也不用怕,也许外面刮大风,下着雪。你只是觉得分外“安心”。(李蓝《千帆过尽》)【起首用设问句提出本体,后面用“儿时”的回忆作喻体,表面上看,作者并没有直接回答问题,但是,那份安全感,那种舒适甜蜜的气氛,那份渗透心灵的温馨,却让人感觉到了“家”的温暖和慈爱,答案也就寓含其中。形象的比喻,浓浓的抒情气息将人带进了诗的意境。】

    11)钟表上的时针在慢慢地移动着,移动的如此之慢,使你几乎不感觉到它的移动。人的年纪也是这样的,一年又一年,总有一天蓦然一惊,已经到了中年,到这时不免大概有两件事使你不能不注意。新闻不断的来,有些性急的朋友已经先走一步,很煞风景,同时又会突然觉得一大批一大批的青年小伙子在眼前出现……(梁实秋《中年》)【“以时针缓慢移动”喻岁月流逝,再引出对中年突兀到来的感叹,自然而贴切。但是作者并不伤感,他惊喜于“一大批一大批青年小伙子在眼前出现”,在遵循人生自然法则的同时,读者可以看到作者一颗振奋不老的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表达之四十四:比喻的变体之三——扩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sdu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