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是指用比喻来说明。孔子说: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问道义上该不该做;跟小人谈事情,他只是想到有没有利可图。世上总是有君子和小人之分的,遇到他们后,如何区别对待呢?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我们看见一个道德、学问有修养的贤者,就想达到他那个境界,跟他在造诣上有同等的成就;如果看到不贤的人、坏人,最好以他为借鉴,藉以自我反省。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孔子说古代的人不肯乱讲话,更不说空话,因为怕自己的行为做不到。所以行仁的人,有信义的人,往往不轻易答应,不轻易发言,就怕做不到失信了。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约” 就是约束、检束、小心、谨慎,意思是要常常约束自己。谨慎的人过失比较少;而放荡的人,容易犯错;讲话随便的人就容易失信。所以个人行为道德能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失败的事情就少了。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自己有道德的涵养,能体用兼备,自然会影响身边的人。这里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人很清廉,告老回乡,一天在门前看到一名鱼贩,问价以后,摸摸口袋中没有钱,没有买成。回家和太太提起,太太说你何不写一张字条给他!他问写什么条子可以买到鱼?太太说你写上“清官”两字,他就把鱼给你了。这位太太幽默了一把,老头子也被逗笑了。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说明一个人为道德而活着,有时会感到寂寞、冷清。所以孔子告诉我们,如果真为道德而活,绝对不会孤苦伶仃的,一定有与你同行的人,有你的朋友。回应《劝学》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以上都是孔子关于仁者之言,最后这两句则用了子游的话: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游这话的意思是说,要讲仁爱之“行”,也要懂得方法,不能乱干。对君王尽忠,也不容易。君王有了不对,每次见了劝他,次数多了,硬要做忠臣,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有时连命都会丢掉。对朋友也是一样,朋友不对,你劝他劝多了,他就不听你的,反而会变成冤家,从此疏远了。
这里把子游这几句话,放在讲仁道的这一篇的最后,是含有深意的感慨。我们如果随时随地把这两句话记牢,做人家的部下也好、朋友也好,就变成滑头,不负责任了,那就不是仁道了。所以我们研究孔孟之道,懂得了人生,才知道做人真的不容易,的确需要多体会历史、多体会人生,才能随时随地里居于仁道之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