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有过交集的人,尤其所谓曾经志趣相投的,无论现实生活还是虚拟世界,总是令人难忘的吧。人生匆匆,一面留恋,一面感叹;无论智愚,但凡精神正常的人,都难免会有这样的情绪——人终究是多情的物种啊。
本欲写一篇论人性真伪的文章,或许久不动笔的缘故,思索良久,却不知道从何着手。想到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中关于《三国演义》人物描写的论述,以为有些地方用力过甚,曰,“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就艺术表现手法而言,先生固然高论,可是设身处地起来想,真诚人未必不作伪。这自然是和性格有关,但是一个人所处的境地顺逆有别,高下有判,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如利益,如生计,恐不得不伪。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甚至是对立的角度,心胸豁达者,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最惹人厌的,是“哭”,得了便宜卖乖,得不了便宜装无辜,居高临下,错总在别人,这样的人才是大伪。
实际上,发议论的文章写不下去了,才有了第一段的感慨。实际上,有理由情,或者说有理性有感性,人才是立体的。终究,人,既是复杂的,也是矛盾的。
有时候,想痛痛快快地说一些话,到了嘴边还是咽回去,想写一点酣畅淋漓的句子,思前想后,还是删掉了。这或许也是情的一种了。年龄越大,越怕得罪人,阅历越多,越懂得珍惜当下。
大学时候,班上有个女生,脸胖胖的,但是白嫩,人还算顶漂亮,家境也好,穿着用度总是不差。毕业没多久,听闻她得白血病死掉了。大学四年,和她虽无特别的交集,但同学之谊,使我心里时常总有惋惜泛出来,多年过去了,至今仍是如此。我对她没有任何男女喜欢的情愫,只是觉得美好的年华被永远定格,生命凋零之感令人惋惜又无奈。我们同学都是她的QQ好友,我自不例外;不知道别人如何,我一直没有把她从好友栏里删除,虽然不会再亮起,但觉得删除实在没有必要。不为留恋,只是留着,大约是曾经的印记,映射着我人生的过往,见证我由二十多岁的年纪到如今还在一岁一岁地长着。不知道,待我老了,是否还会想起来这些,倘若痴呆了,自然是谁也不记得了,如同死了以后,烟消云散,灰飞烟灭……
我今睹物思人,想来他日也当有人念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