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想

作者: 慕柳清 | 来源:发表于2020-08-15 21:00 被阅读0次

    “传说在北极的人因为天寒地冻,一开口说话就结成冰雪,对方听不见,只好回家慢慢地烤来听。” ——林清玄《煮雪》

    这大抵是文学魅力的一方面。

    可以选择用千万种方式,也可以选择一种方式。

    喜欢作家、文人娓娓道来般的诉说,这似乎是人潜意识里的舒适感。

    理想与现实之间、感性与理性之间,文学可能是第三种选择。

    关于物质上需求的满足是否容易实现这个问题,我想大家心里是有答案的,而精神上需求的满足呢?

    老话里的: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如何突破这枷锁?

    人一直在把别人当做镜子,想从里面看清自己,然而那道身影却是一直模糊。

    未走的路总是充满希望,正走的路却总是充满遗憾,如果再次回到那个日子路口,不论少有人走的路,还是人影不绝的路,听他们嘴里说着的,多是如果……

    未拥有的总是好的,人这一生是不是都在争这未拥有的,至于结果,在拥有的那一刻已经注定了。于是又重新开始了新的一轮争程。

    如果读书如同拼多多,每一次砍价、每一次浇水,结果都能数量化与可视化,我想每个人都会成为作家,最差也能成为个读书家。

    人在年轻时,总是不停的做着加法:认识更多的人、尝试更多的可能、获取更多的名与利,做加法是有人教的,最早父母已经传递了:儿要成龙,女要成凤。可是谁来教做减法?就如同人的肉身,从长大成熟那一刻,便是衰老之始,科学表明人的牙齿从25岁便开始衰老。拥有容易,失去是真难,于是人世间有太多的断舍离之苦。

    以人为镜的结果可能是人的千篇一律,他们喜欢称为社会化。于是少数一两个与众不同的人,便引起了阵阵劝说:请你活的像个“我”、请你活的像个“人”。

    成人的世界里,如果内心的想法可以杀死人,那么人类可能早已灭绝。

    感谢读到这里的朋友容我,看完了我这前言不搭后语的几句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杂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sqz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