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帝国强大到可以灭六国,一统天下,然而又可以弱到仅仅二世而亡。成也忽焉,败也忽焉。
贾谊在《过秦论》一文中最后总结到,“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亡的原因就是这么简单,“仁义不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不尊重老百姓最基本的生命权、生存权,直白的讲就是“不管老百姓死活”。
陈胜吴广起义不就是为了争条活路吗?严刑峻法是用来震慑罪恶的,不是用来欺压良善的。所以生活在最底层的人,力量最微末,几乎毫无存在感,只要能够活下去,他们绝不会造反,而一旦活不下去了,那就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凝聚起来可以摧毁一切的力量。
时间来到唐朝,杜牧的一篇《阿房宫赋》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只是把“仁义”换成了“爱人”。“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朝代更迭,但底层逻辑很简单,就是“爱人”,爱民如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