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好学生小四到杀人犯张震

作者: JuneLim | 来源:发表于2017-10-16 10:43 被阅读34次

    本文所谈电影,来自Mark友“阴晴难讲理”、“薛沛雷”、“犯贱1490110449”、“苦瓜”的电影冷宫

    将《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部接近4小时的电影打入硬盘冷宫实属常情,即便是商业爆米花电影,这样的时长也会让多数人望而却步。

    然而真正看完后又觉得影片并无冗长之处,每个人物,每个情节,都没有多余的感觉。如果一一道来,恐怕会是篇长文,为了避免文章被打入冷宫,此处只从人物的转变这一角度来分享一些思考。

    看完电影的人,都会记得小明死前那句台词:“原来你跟他们一样,对我好就是想改变我。你好可笑啊,你以为你是谁啊?我和这个世界一样是不可改变的……”

    无论在这部电影还是现实中,总会有一些人很想去改变什么,但多数人最终被社会改变。而有这种想法的人,多数都处在小四这个年龄段,稍微有一点日本流行词汇“中二病”的意思。

    在整部影片中,有两个人物发生了前后截然相反的变化。一个是滑头,刚开始他是个典型的混混,欺凌同学时下手极狠,经过一次刀口逃生后,他变成了一个温和的小青年,甚至还想重拾学业。

    另一个是小四的父亲,电影中特地用了两个相同的场景来表现他的变化。在训导处,父亲从宁愿儿子被记过也不服软,到声音微弱地恳求学校再给小四一次机会。在回家的小路上,父亲曾坚信自己做人的原则,到最后,同样的路上,儿子用他自己的话反过来来安慰他,他都仿佛听不见了。父亲转变的原因,是一次备受煎熬的政治审查。

    这两个人,分别屈服于暴力与强权,导致前期与后期判若两人,父亲甚至在被审查之后开始疑神疑鬼,半夜起来抓“贼”,闹得全家睡不好觉。

    小四和Honey的转变并不是180度的,他们不断地巩固自己的思想,在理想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Honey为了miss杀人潜逃,在逃难过程中因为读了《战争与和平》,更加深了他理想化的英雄主义思想,但回到北部后,他发现大家都在“搞钱”,自己那一套反而格格不入,最终他也因为无法融入这个现实的环境而被暗算致死。

    小四在学校本是低调的好学生,从不惹是生非。但是非却总是惹到他头上,让他感到疑惑。在父亲前期的言传身教下,他坚定了自己守护理想的决心。与Honey的接触,更是从他身上继承了理想主义的思想,试图改变这个世界的污秽与不公。

    小马的武士刀和他老头的地位,对小四来说就意味着暴力与强权。

    多插一句,作为普通观众,在小四与小马的相处中,我也一直担心小四会不会惹恼了小马,导演用了几场戏就勾出观众内心深处对强权的恐惧,足见其功力所在。

    面对夺他所爱的武士刀,小四选择对抗,尽管他的刀与之相比短了一大截,并且还是从小猫那里偷来的。但他仍不顾小猫的劝阻,毅然走上了Honey式的“侠客之路”,结果他以最偏激的方式“拯救”了他最爱的小明。

    没有变的是小明。这个人物的早熟一度让我想到了杜拉斯的《情人》,二者都是因成长环境而有别与同龄人,围绕在她们身边的男性成为了她们生存的筹码。小明从一开始就倒向了现实,她曾取笑过Honey的“不服气”,小四的“不切实际”在她眼中也只是低幼的行径。她比滑头和小四父亲更早地经历了暴力与强权,因此在电影中,也可以说,她是最早被改变的。

    另一个没有变的人物是小猫,他也是影片中少数的拥有正面结局的人。而关于上述人物的理想与现实之争,小猫介于二者之间。他在音乐上有着自己的追求,甚至还主动寄自己的录音给偶像猫王。但他相比小四又显得圆滑和世故一些,并试图调解小四和小马的冲突。导演让他在临近结尾时收到猫王的回信,虽然有可能是假的,但对小猫来说,无疑是对他精神世界莫大的鼓励,只是他无法和小四一起分享了。

    许多人说杨德昌已经把世界看透,透得让人绝望。确实,小四的悲剧,残酷而又真实。但我又想,或许小猫这个人物,就是这个幽暗世界中透进来的一丝微光,尽管他没有办法燃起雄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好学生小四到杀人犯张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thk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