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她刊有意思的文章待看
七位90后女孩:我们为什么不想生孩子

七位90后女孩:我们为什么不想生孩子

作者: 土逗公社有更新 | 来源:发表于2018-02-22 23:12 被阅读11255次

    编者按:近年来,虽然开放了二胎,但国家整体生育率依然上不去。不少人忧心忡忡,表示:中国人口就要雪崩啦!但不回到具体的问题中,忧心也没有用。过年回家,不少人就碰到了家长的催婚、催生……面对这样的囧况,几位90后女生在土逗聚到了一起,谈谈对生孩子这个问题的看法。

    这是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几个90后女生相聚在一起,恰好没有男性同胞在场。针对近期朋友圈流行的“人口雪崩论”,几个女生展开了讨论。文中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分别为七个女生的代称。

    看到之后的第一反应是怎样的?

    红(94年出生,大四学生):看了之后,第一反应,比较不舒服吧。没看内容就猜到:又要“忽悠”我们生孩子了。

    橙(90年出生,已婚,一孩妈妈):估计跟二胎有关,但我已经下定决心不生了,谁劝也没用。为什么呢?因为生一胎就是情非得已,我家里和我老公家里都要求我生,没人问我要不要生,我稀里糊涂就当了妈。第二胎的问题上,我坚决不糊涂了,自己决定。因为,一个母亲所承受的一切,是任何催你生孩子的人都不能替代或分担的。

    黄(91年出生,已婚,丁克家庭):看了之后,就拿给我对象看看,我俩一起笑笑,该不生还是不生,没用。就算不生罚款,我们还是不生(笑)。

    绿(94年出生,私企员工):反正,生与不生,肯定不是他一篇文章左右的了。

    青(91年出生,归国留学生,外企员工):反正,看到文里面不断用“育龄妇女”之类的词冷冰冰地形容我们女生,感觉不太好。也许是因为我是文字工作者,比较敏感,但如果用“壮丁数”形容男性,想必也会有人觉得不适吧?

    好像大家对生育都不是很积极,甚至有点反感,为什么?

    青(91年出生,归国留学生,外企员工):首先,反感“催生”和反感“生育”是两个问题,客体不同。反感“催生”,是因为我们作为生育的主体,我们的个人意愿被忽视甚至被侵犯了,把我们客体化成冷冰冰的数字,丝毫不管我们作为人在生育的过程中要经历的麻烦。虽然他可以说学术研究的语言风格就是这样的,客观严谨。但他行的却是催生之实,以我们最难以接受的方式。

    蓝(90年出生,留学生,硕士在读,现阶段为不婚主义者):我是不排斥生育本身的,这是我未来的一个选择,但我比较排斥现阶段的婚姻。首先,现代中国的婚姻仍然不能说是两个人的事,虽然“二十四条”的问题(编者注:即最高法院对《婚姻法》关于财产问题的司法解释)得到改善,但依然涉及到财产的组合与分割、双方亲戚圈的契合,加之父权等力量的影响,有时候占有较多资源的长辈在子女面前依然掌握一定话语权。包括是否生育在内的各种问题,依然不能掌握在年轻人手中,更不掌握在承担较大身体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女性手中。所以,这样的生育有着“隐性强迫”的意味,当然要被抵制了。

    紫(95年出生,大四学生):说到家庭,不得不提父权和夫权还有资本主义制度。现阶段,即使在学校里,年轻的男女交往的时候,仍然能看见父权和夫权的影子。比如,谈恋爱的时候,仍然有女生会主动提“彩礼”,男生说“我娶你”仍然算是一句暖心的话。如果结婚组成家庭,我希望获得一个平等的婚姻,不分嫁娶;生育这件事上,家人充分尊重我的意见。目前来讲,好的一方面是,现在很多男生也逐渐在改变观念。但不好的一面是,社会经济状况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年轻人成家立业困难,买房,养孩子困难,导致我们要么去寻求长辈的帮助,要么放弃婚育。

    如果人口下降真的是问题,那么什么样的社会才能让女性更愿意生育?

    黄:就我个人而言,依然选择不生,这是个人的事。我的身体属于我自己,能够孕育子女的子宫是我身体上的一个器官,不是任何人的财产,没有人有权利以任何名义强迫我。如果被侵犯,我坚决捍卫它(并不像开玩笑)。人是社会的基础,如果连身体权利都无法保障,任何社会议题都难以继续讨论。女性应该捍卫对身体的控制权。生是权利,不生也是。作为一个纳税人,我尽了基本义务,我不需要为我不生孩子而羞耻。

    青:“人口雪崩”是否真的有严重后果现在未可知。但如果想要提高生育率,首先要解决女性的后顾之忧。一般此类文章并不提女性的就业问题,女性在生育过程中的舒适度问题。我觉得要让女性更愿意生育,至少从这两方面来着手。要切实的人文关怀,和实打实的社会福利,而不是空泛的喊口号和闻言耸听。

    橙: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冠姓权”。在中国,法律规定“孩子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是中国先进一面,是中国女性的骄傲。近年来也有很多女性开始争取孩子随自己姓,这是个进步的体现,可惜这个进步未能在我家得到体现。我老公说什么也不同意二胎随我,为此我们多次翻脸(婚前没商量是因为不知道会开放二胎),最后以我坚决拒生二胎告终。我觉得有些女性可能和我差不多吧,至少受这个因素影响。

    青:对,冠姓问题也是一个方面。虽然我作为一个共产主义者,希望姓这种私有制的符号有朝一日随着私有制消失。我认同孩子是一个独立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属,孩子可以不随父姓也不随母姓。但是现阶段,父权客观存在,法律上一般来说也不支持孩子选择父母或者双方祖父母的姓氏以外的姓。这时候如果文化上一边向倒随父姓,女性的主体性会收到侵犯。特别是对于和男性同样参与社会生产的女性,我觉得她们争取冠姓权合情合理。

    紫:其实我周围的男生对于并不热衷于“传宗接代”,只是因为社会压力,特别是来自家庭的压力而不同意孩子随女方的姓。例如“上门女婿没出息”之类的说辞,这一套话语体系本质是父权的。“羞辱”实际是把男人放在了女人的地位,做一个“被娶”的角色,这对男性来说是一种耻辱,但对于女性来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羞辱,默认女性比男性低一层次。要改善这点仅仅靠开明的男方家庭和女性在私人领域的孤军奋斗是不够的,需要社会文化层面对父权文化进一步解构。让“嫁娶”文化被扫进历史的垃圾箱。具体能做的事很多,比如奖励随母姓的家庭,或者一部分男性集体宣传性别平等思想,自愿将冠姓权赠予妻子,而妻子以不要彩礼之类的方式作为对等的交换之类的,对“男娶女嫁”婚姻观进行挑战和冲击。

    蓝:其实还有一点,那就是单身女性和多元家庭的生育权。目前,法律方面不允许单身女性“冻卵”,单亲妈妈可能面临上户口难的问题,这使得在中国,轻松地单身生育变成少数女性的“特权”。如果人口危机真的严重,那为什么不能放开这类人群生育呢?很多人喜欢用没有父亲对孩子不利来反驳,可是一夫一妻制并不是自古就有,它本身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阶段的产物,并非永恒的模式。一位女性或男性,虽然带孩子有一定困难,但并非不能克服,带大的孩子不一定就不如双亲家庭的孩子。两位男性或两位女性与领养来的孩子组成幸福家庭的例子,在我去过的国家有很多例。我国未尝不可推广啊?

    大家对父亲角色有什么看法,或者期待?

    橙:这个我的感触太深了,孩子的出生对于我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大的改变是个人时间的让渡,而对于我老公来说,他是以被动、逃避的姿态成为父亲的,后来又逐渐地接受。而对于我来说,成为母亲后的改变是一套顺理成章的逻辑,是从小到大学会的。所以我很早就开始积极适应,我可能在成为母亲之前就已经学会成为母亲了。很多人将这个过程表述为男女的天然差异,但对于我来说这是难以接受的理由,我不认为父亲和母亲的差异在于是否十月怀胎和激素之类的单一生理因素,它有文化层面的复杂原因,父亲和母亲的社会构建层面差异更大。

    黄:对,我觉得这个有文化层面的因素,对于男性,成为父亲更多地像一种荣誉,一种骄傲,我成为了一个父亲。很多影视作品中出现这样的镜头:妻子怀孕后丈夫大喊一句:“我当爹了”。这是一种自豪,我使得一个女性怀孕了,像是完成了某种使命,同时也是主体性的宣告。而男性的焦虑产生来源一方面是传统丈夫角色带来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则是孩子出生带来对个人空间的挤压。当文化上成为父亲带来的自豪不足以抵消这种焦虑和实际损失,男性也会变得不愿意要孩子,或者采取逃避行为。而对于女性,首先因为社会期待,母亲逃避责任比父亲困难,母亲即使忙于赚奶粉钱都可能被斥为“自私”,男人可以以工作为借口,轻松避开家务负担,无论父亲主观是否故意,客观上存在土壤。其次,这造就了更多“母职焦虑”,母亲自己在逃避过程中就会自责,而父亲并未承受同样多的社会期待,就不会有同样多的自责。

    蓝:近年也有很多好转吧,越来越多的父亲愿意在育儿方面投入更多。我们今天说这么多,不是为了谴责男性的,男性也在各个方面进行积极改变,这是显而易见的。不过,改变需要时间,这与女性的期待必然有冲突,这是需要双方保持坚定的信心和包容的心态的。

    总结

    几位年轻女性分别从经济、文化、家庭内部的角度阐述了女性在生育方面的困境,以及对婚姻、生育问题的建设性看法。尽管样本较少且近似,但是隐约可以感受到女性对参与社会议题的积极性,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最后建议关注人口问题的同志们,鼓励生育可以,但一定要考虑生育主体的感受和意见。

    感谢各位女性朋友的精彩讨论!

    作者:李霜氤

    编辑:默默然

    美编:黄山

    土逗原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位90后女孩:我们为什么不想生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tmz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