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无戒学堂: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每天写1000字
看起来没什么特别,凭什么被立为标杆之作?

看起来没什么特别,凭什么被立为标杆之作?

作者: Z舒夏 | 来源:发表于2019-07-21 18:56 被阅读0次

在国内的家庭和教育界流行一种塑造论,家长是孩子的塑造者,而孩子是一张白纸,家长如何书写,孩子就会发展成什么样子。高举此理论大旗的父母普遍对孩子的管束太多,频频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并认定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强迫孩子服从,看起来是为孩子好,这其实是在扼杀孩子的精神生命。

意大利幼儿教育专家蒙台梭利的理论似乎更为科学,她认为,孩子一出生时就有一个精神胚胎,而不是一张白纸,更不是一个空瓶子。这个精神胚胎会指引孩子自发的探索,探索越自由,孩子的感觉就越丰富,而感觉才是智力、情商和创造力最丰沛的源泉,家长应该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以探索这个世界。

看到这里有些父母脑海中浮现了疑惑,这孩子到底是该管还是该给自由?

孩子当然是需要父母教育和引导的,今天我们需要探讨的是管教到底在何种程度才是对孩子有利的?什么样的方法才是科学有效的?艾米·麦克瑞迪的《正面管教魔法书》可以给家长们带来很大帮助。

艾米·麦克瑞迪是美国著名早教专家,美国正面管教育儿机构(Positive Patenting Solution,Inc.)创始人,正面管教理念主要发起人之一。二十年来,她始终坚持通过电视节目、脱口秀、论坛、在线课程等形式积极推广正面管教,常年出现在《今日美国》、CNN、FOX、MSNBC等热门媒体上,并应邀在世界各地发表演讲,帮助家长们用积极、正面、平和、有效的方式跟孩子互动。麦克瑞迪先后出版过《正面管教魔法书》、《别让我再说第二遍》、《不唠叨,不提醒,不吼不叫,让孩子听你讲》等畅销书,同时还应邀担任《今日》杂志育儿专栏长期撰稿人。

《正面管教魔法书》这本书旨在帮助家长摆脱孩子自以为是的心理,而非用惩戒或者欺骗的手段来纠正孩子的行为,艾米·麦克瑞迪根据多位权威人士的理念和相关著作总结出一整套育儿方法,即“良好行为养成术”,这32个“良好行为养成术”不仅可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还能预防孩子的不良举止及理所当然的自私心理所引发的恶劣行为,并提供了相应话术及实践技巧,借助这些方法很快能让孩子获得更强的独立性、责任感和知足心。

32个“良好行为养成术”

不要用爱控制孩子

去年朋友圈被一篇题为《北大留美学生万字数落父母、12年不归拉黑父母6年》的文章刷屏,主人公说“如果教育的目的是控制孩子,那我父母真地是出类拔萃的模范!他们所有的付出只是为了控制。”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冲突,归根结底是一场争夺控制权的较量。家长常常以爱之名过度控制孩子,爱替孩子做决定,无论是穿衣吃饭总想大权独揽。记不清在哪里看到过,所有的孩子一开始都是成为自己的人,但家长们非得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塑造孩子,孩子的意志被压制,逐渐变成了父母意志的产物,所以家长不要试图扮演孩子的决定者,而应该给予孩子独立探索的自由,那样即便幼小的孩子也一样是一个成为自己的人。

然而“越抗拒,越失控”,阿德勒心理学派认为,“我们无法真正控制另一个人”,“我们能控制的只是自己和周围的环境”。是的,一流的家长控制自己,三流的家长才去控制孩子,作为家长我们可以控制对孩子的反应,控制家中的环境,这也是《正面管教魔法书》给出的方法发挥成效的基础。

当然,这并不是说孩子想干什么都行,艾米·麦克瑞迪在书中为我们提供了既能满足孩子对独立的追求,又能防止他们任意胡为的方法(参见良好行为养成术11-16)。

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是其做人、成人的基础。

成人的社会常常主动被动的承担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家长也常常教育孩子要做个有责任感的人,却常常不让孩子承担责任。不论是忘记带书本还是作业本,只需要一个电话甚至都无需一番哀求,家长请假都会帮忙送过去,这不仅加重了父母的压力,孩子因为看不到自己行为造成的结果,缺乏后果意识,不会增长记性。

《正面管教魔法书》良好行为养成术17告诉我们,要让孩子接受合乎理性的自然结果。因为拖延最后没有完成作业,接受老师的惩罚时,家长不必求情,下次他就知道作业应该何时完成。明知天气不好,出门还不带雨伞就会被雨淋,不会永远有人雨中送伞,这就是让其独自承担后果。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理性思考能力,还会让他在以后做事的时候,首先评估可能的后果,这种现实的教训,远比家长的唠叨更让他们印象深刻。

称赞也会害了孩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孩子开始流行“少批评,多赞美”的肯定教育的方式,开始是好的开始,但是演变到现在,大部分家长的赞美已经超越了正常的有益范围。

三四岁的孩子自己吃掉一碗饭,被全家夸奖“你真棒”;孩子随便几笔的涂鸦,都被家长称赞为“最棒的水彩画”;练了很久却依旧谈不好的曲子也被成为“天籁之音”……

这种虚假的“肯定教育”真的对孩子有益吗?《正面管教》的作者简 尼尔森曾写道,“赞美也许能促使孩子改善自己的某些行为习惯。问题在于,这也会让他们形成讨好型人格,变得只爱听溢美之词”。事实证明,这种不基于事实的赞美,并不能让孩子们树立自信,相反还会使孩子失去自我判断能力,变得脆弱敏感,甚至只能听进去夸奖,听不得批评。

那如果离开了“赞美”,我们应该对孩子说些什么?《正面管教魔法书》给出的答案是:鼓励。家长如果重点关注孩子的积极行为和美好品质,同样一件事情,用鼓励代替赞美,更能有效调动孩子的内在动力,帮助孩子认清付出与收获之间的联系。

同样是上面的例子,换成鼓励可以这样说。

三四岁的孩子自己吃掉一碗饭,“在家也像在幼儿园一样自立的品质很值得赞赏”。

孩子随便几笔的涂鸦,“完整画出了一副画,你一定很为自己感到骄傲吧”。

练了很久却依旧谈不好的曲子,“这次比上次有明显的进步,这就是努力的结果”。

鼓励的作用是长期的,而赞美的作用只是一时的,别把二者弄混了”,艾米·麦克瑞迪为了让家长们更好的掌握鼓励孩子的实用技巧,特意罗列了11条技巧和经验。

看育儿书籍的人们很多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无论是从潜意识还是过来人的经验当中,家长们都有自己的一套育儿方法。艾米·麦克瑞迪从专业的视角发现孩子身上的各种问题,指出根源在于理所当然的心理,即那种认为世界总亏欠了自己的心理,这种心理促使孩子做出一系列让家长头疼崩溃的行为,很多家长对此无计可施。作者作为一名专业的早教专家,也基于两个孩子的母亲的切身经历,提倡正面管教,并为家长们总结出32个亲测有效的“良好行为养成术”,还给出很多指导技巧与指南,不仅能够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培养出负责、坚韧等优秀品质,让家长在育儿这条路上走的轻松、正确。

国内一位知名的幼儿教育专家写了一本书《爱和自由》,大致的观点是,父母的职责是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但至于孩子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

武志红在书中也写道,学校和家庭不该是“养鸡场”(养鸡场的逻辑是小鸡们自己独立走路会歪,所以人们会给它们划定一个活动范围和一个成长路线),无论“养鸡场”的掌控者目的看似多么好,这个逻辑最终都会导向一个恶果,培养出无数没有自主能力的青年。

到底如何培养子女?管教到何种程度适宜?如何避开自以为正确的误区?这是我们每位家长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你怎样引导。爱与自由,对孩子来说缺一不可,正面管教,也是家长必须施加的约束,其中利害如何权衡,程度如何把握,在艾米·麦克瑞迪的《正面管教魔法书》中,相信你能找到答案。

相关文章

  • 看起来没什么特别,凭什么被立为标杆之作?

    在国内的家庭和教育界流行一种塑造论,家长是孩子的塑造者,而孩子是一张白纸,家长如何书写,孩子就会发展成什么样子。高...

  • 2020.5.1

    五一快乐!今年五一劳动节要加班啊! 这年头干好了也是一种错误,被立为标杆后今天这位领导视察,明天哪位领导要过来指导...

  • 汉书(一)——武帝纪•雄材大略,文治武功彪

    孝武皇帝刘彻,是景帝中子,母亲是王美人。四岁时被立为胶东王。七岁时被立为皇太子,其母被立为皇后。十六岁时,景帝后元...

  • 没什么特别

    下车,一刹那想折回去隔壁的烟酒店买包烟的,但还是止步了,径自上了楼。 干净的离开烟草整整一周,偶尔会怀念一下二手烟...

  • 没什么特别

    本人女,年龄保密。不过等等你就可以猜出来啦!活了这么多年,都没什么可以拿的来吹嘘的资本。从小到大都过得出其顺溜,顺...

  • 没什么特别

    时间好快,快的要回头追忆 然而,仔细想想又没那么久 只有在停止工作放空的时候才会真切的感受到更真实or另一个自己 ...

  • 没什么特别

    每天都没什么特别的事情,大大小小不过是那一刻的欢喜。 每天都在做着有时候想来毫无意义的事情,多多少少不过就是些浅薄...

  • 没什么特别

    没什么特别 你与当下人所经历的一切 什么乍见之欢 什么相见恨晚 什么新鲜浪漫 什么热情思念 什么志趣相投 都是你与...

  • 没什么特别

    每一天都没什么特别的,如果说,特别,我想可能就是你。 你曾说,我眼睛里有光,很亮,却不知道,我眼里有你,而你就是那...

  • 没什么特别

    今天没什么特别的,风和日丽,那些破鸟在外面欢快地蹦哒…… 猴子说要给我介绍个对象,我欲推辞,猴子说我不能不给哥们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起来没什么特别,凭什么被立为标杆之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tte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