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悦生活
《圈层效应:理解消费主力95后的商业逻辑》在大众对90后、00后的印象还停留在“稚嫩”、“懵懂”、“小孩子”时,风起云涌的社会环境中,95后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强势崛起了。
“全球企业研究者先锋”,哈佛大学、波士顿大学客座教授托马斯·科洛波洛斯在新书《圈层效应》中表示,在科技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全球正在快速进入Z时代,不同年龄段不同圈层的人边界逐渐缩小,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被社会淘汰。
95后,既“Z世代”,是移动互联网世界的“原住民”,在其成长过程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圈层。因为不能进入圈层,越来越多商业巨头正在丧失“讨好”年轻人的能力,面临流量变现难、转化率降低等窘境。实际上,高GDP、低出生率的生活环境,使95后生而享有远高于其他人的可支配资源。
通过20年持续研究,作者总结出了95后圈层的6大特点:年龄包容性、在线化、低技术门槛、财富影响力下降、文化跨界和创意思维。无论是开发产品、制造话题,还是吸引用户、创造市场,只有读懂圈层,才能找到了符合95后市场的商业逻辑。
Z世代与Z时代效应
通常我们所说的“Z世代”主要指1995—2010年出生的互联网一代,他们是移动互联网世界的“原住民”,在深度数字化的环境下长大。
他们在资源的获取和利用、深度学习与思考、多元化吸收与包容、创新力与创业精神方面尤为突出。在Z世代眼中,“不落伍”不仅指的是会使用新技术,也指理解新技术带来的行为和价值。
托马斯通过20年持续研究,总结出了95后圈层的6大特点:
1.年龄包容性:即将发生的人口再分布极具破坏性,平衡全球13个年龄群中的人数,每个年龄群跨度为5岁,从0到64岁(即0~4,5~9,10~14……60~64)。
2.在线化:人、计算机、机器和物体之间的超连接呈指数增长。
3.低技术门槛:开发用户体验和支付能力产生的变化,将最先进的技术应用其中,使大量用户在一夜之间与技术先驱一样使用尖端技术。
4.财富影响力下降:通过跨越年龄段和其他人口学边界的社区不断扩大对世界性事件的影响力,无须大量资金支持即可达成。
5.文化跨界:使全世界各个层级和年龄段的人在经济承受能力之内共享教育机会。
6.创意思维:简单有效的力量:打破障碍,获取捷径,突破现有体系约束。我们更注重结果而不是过程,意义和目的成为私人和专业领域的中心内容。
推动95后圈层效应的六大特点并不是在时代转换时才出现的,它们极大改变了我们一直默认的交流方式的基本理念。
无论是开发产品、制造话题,还是吸引用户、创造市场,只有读懂圈层,才能找到了符合95后市场的商业逻辑。
关于未来和Z世代,我们能确认Z时代效应是一种作用在未来时代的力量,令不同圈层的人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直至消失不见。托马斯预测,未来将会只存在一个世代,那就是Z世代。
也就是说,在Z时代效应的影响下,年龄将不再是区分人群的界限,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成为Z世代。你可以出生于Z世代(1995—2010年),也可以通过态度和行为选择成为Z世代的一员,因为这终将构成人类行为的新面貌。
那么,该如何打破圈层,在Z时代不被淘汰呢?
谁都可以成为Z世代
你的思想和行为决定了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们常常有这样一个误区:代沟是不会消失的。很多人都有一种观念,两个人年龄差距3岁以上就会产生代沟。不可否认,由于经历的区别,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些差异并不足以将每个不同年龄段的圈层以“代沟”的名义割裂开。
以读研究生为例,十年前读研的学生年龄差距非常小,基本上集中在25—30岁,一小部分是20—25岁。
他们中大多数人有相同的教育经历和社会背景,因此兴趣十分相似,交流起来也很顺畅。然而,这种现象近几年发生了巨大变化。
很多人工作多年以后为了提高学历去读研,研究生群体开始覆盖各个年龄层。这就要求每个年龄层的人要在交流、兴趣、行为上相互融合,特别是适应年轻人的思维方式。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退休延迟影响下的多圈层共同工作。随着社会平均年龄的增长,国家政策层面逐渐延迟退休年龄。据一项权威研究发现,职场中29%的人甚至不想退休,其中22——33岁的人群中这个比例高达37%。
这就意味着,未来可能有5个不同年龄层的人一起工作。“代沟”绝对不能作为停滞不前的借口,心态和行为方式才是你能否融入Z世代的关键!
Z时代效应的核心是反思年龄对我们行为和态度的影响,这样我们可以避免掉入僵化的圈层分类陷阱中。以年龄划分圈层会削弱人们的行动力,造成代际隔阂。不刻意关注年龄差异,将会给每个人带来多样性和包容性。
简单来说,就是让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更年轻化,去接触更多的新鲜信息,尝试更多的新鲜事务,让自己从根本上融入Z世代。
技术让所有圈层连接
无论你是否喜欢,我们生活在一个极度超连接化和信息饱和的世界中。我们被越来越多的信息和刺激轰炸。
这一方面依托于技术的飞速变革,另一方面又加快了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圈层之间的融合。正因为所有人都有接受和应用变革的需求,所以技术的简化和便利也将不同时代的人群逐渐联合起来。
以前无法掌握计算机技术的老一辈人,现在却很快克服了对计算机的恐惧和厌恶,直接进入后计算机世界,他们不需要使用手册或接受训练就能使用移动设备、触屏设备、语音设备和穿戴设备,祖母与孙儿一样使用社交网络,曾经将我们分开的技术现在正又将我们联系在一起。
远程办公就是一个最好的案例。虽然远程办公已经实行了几十年,但直到现在它才成为多数公司和员工的一种现实选择,这归功于现代互联网和4G网络的普及、进入千家万户的光纤网络和20亿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广泛应用。
一份未来实验室的报告甚至已经提到:在不久的将来,“办公室”这个词语将会被淘汰,我们一直认为十分单调的行政工作将不复存在,一种新的工作模式即将兴起。
这种工作场所的新愿景将便于社会采取灵活的工作模式,朝九晚五的工作方式不再是惯例,而且将越来越少见。
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出现都会经历质疑到接受的过程,汽车、飞机、电脑、手机、互联网、人工智能,最新的技术并不都是从最年轻的人群流行起来的,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拥有了对所有年龄段人群的“适配性”。只要你敢于尝试,你就能在技术浪潮中和所有圈层连接。
后世代世界已经来临
对于商业活动来说,Z时代效应为我们带来了超越时代假象的机会,这些机会和Z世代本身都非常惊人。这就涉及一个前提,即对“后世代世界”这个概念的怀疑。但是本书中提到的具体案例让我们坚信,Z世代比我们预期来得更快。
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已经实行以成果为导向的工作制,生产力提升了1.5倍,节约成本7亿美元。
凯悦酒店利用设计思维打破世代间的阻碍,成为最令人羡慕的用人单位。
思科通过逆向导师制(reverse mentoring)改革了不同世代工作人员之间共享知识的方式。目前只有15%的公司做到了这一点。
多芬完成了从20世纪付费媒体到21世纪社交媒体的跨越,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了消除与美相关的代际隔阂行动。
关注Z世代的非营利组织——解放儿童组织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交活动平台,但从未把一分钱用于广告宣传。
劳氏公司利用行为数据,超越各年龄段的人口特征,找出了顾客购物模式以及背后的原因。
著名高校,如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免费向大众提供课程,破除了高等教育的基础,而这正是它们自己建立的基础。
每年有多达400万家新公司可以一夜之间得到大量的资金。
74%的专家认为专利体系需要进行全面修改,20%的专家认为专利体系毫无用处。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广告牌
Z世代是一个喜欢打标签的群体,并用标签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过去两百年是大众传媒的时代,一个人或公司想要发展壮大,就必须为影响力付费。
除了报纸、杂志、电视和电台,没有其他媒体可以为想要拥有市场影响力的公司提供大规模宣传渠道。
在互联网的影响之下,老媒体的优势在持续褪减,受众群体的关注点在转移,所以新媒体得到了大势发展。年轻化的消费群体在捕捉信息的时候更多倾向于选择新媒体,以及社交化的流行,自媒体自然也就成立新媒体的主力军。
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话语权,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自媒体。当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采集、制作、发布者时,这种信息生产传播方式的巨大变革,带给受众的体验是全新的、刺激的。
个体的力量是弱小的,互联网的诞生让个体的力量不断扩大,而社交网络更是加速了自媒体的影响力跃迁。
自媒体全曾经流传这样一句话:“做公众号的人比看公众号的人还多”。现在的自媒体也不仅仅限制于文字和图片形式,基于视频的自媒体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不同年龄的人的追逐。
从微信公众号到现在的抖音、快手、哔哩哔哩,只要你有想法有行动,持续进行内容产出,你也可以成为自己的广告牌。
成为终身学习者
如果要找出塑造一代人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那应该是教育。教育不仅是我们获得知识的途径,还是我们定义自己身份的过程。
近年来,我们开始反思传统教育形式是否仍有意义。大众教育,就像批量生产制造和大众营销一样,正在让位于个性化更强、速度更快的学习方式。
香港理工大学的徐汝康教授说:“你可以想象技术的革命性作用有多么强大,我们现在开始认识到,学生不一定要在同一地方听教授或者讲师讲课。不仅如此,他们还可以向同学学习,而不只是向老师学习。
这是一种混合学习形式,在这种形式下,学习经历的每个层面,无论是教室里的传统学习,还是手机课堂,甚至全球互动,都被转化为优势。
越来越多世界顶尖高校的课程被制成视频公开课上传到网络,更有大批的在线学习平台自主生产各行业培训课程。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充电”,以免自己被时代的脚步落下。未来需要终身学习者,无论何时何地,只要选择了正确的方法,持续教育会收到良好效果。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未来的创造者。Z世代人早已乘着时代的大船扬帆远行,不管你是否买了船票,你都在船上,你都是一名踏上美妙旅程的乘客,领略不曾见过也不曾想象过的壮丽景色。
你可以欣赏这些景色,并为之惊叹,你也可以舒服地坐在包厢里睡觉,等着船靠岸。这取决于你自己。只要记住,在这趟旅行中,没有安全的港湾,只有一望无际的大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