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到,面对范宣子极具侮辱性的言语,驹支逐句逐条一一回应,情绪在逐渐升温,语言也愈发地犀利,在范宣子和一众诸侯面前,展示了他非凡的文采和实力。
今官之师旅,无乃实有所阙,以携诸侯,而罪我诸戎。
如今贵国军旅中的长官可能真是有些地方做得不够,使得诸侯叛离,你们却怪罪我们戎人!
师旅,是指军队,也指一众属吏,官之师旅,就是晋国的一众官吏。
驹支的言外之意就是,晋国目前所面临的尴尬局面,是因为你们国内的卿大夫们勾心斗角,明争暗斗,才导致的内耗严重,国力虚弱。
而现如今,诸侯侍晋国不如从前,你怪我们,我倒觉得是因为你范宣子作为执政大臣没有真正做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是你个人的问题,跟我们戎人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你现在想要用“找人背锅”的方式来解决你们的尴尬局面,简直就是饮鸩止渴。
说到这,驹支的情绪已经开始爆发,而且越来越激动,在字里行间我们甚至能够感受到他的怒意。
随后,他开始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明你们晋国的这些糟心事跟我们戎人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
我们各部戎人服饰饮食(习俗)不与华夏相同,礼仪使者不相往来,言语不通,能做什么对贵国不利的坏事?
其实驹支的这段话,并不能说明戎人没有通楚,但是驹支明显不想自证清白。
最后,驹支又是一句反问“何恶之能为?”来宣泄自己的情绪。我们姜戎人与你们中原人没什么交集,连言语都不通,我们能泄露什么秘密呢,就是你范宣子无事生非,没事找事。
随即,驹支又非常率性地来了来了一句:
不与于会,亦无瞢焉。”赋《青蝇》而退。
不参加盟会的事务,我也不会惭愧。说白了就是这个破会,不参加也罢,没什么大不了的。
最后,驹支朗读了一首《青蝇》诗,便退了下去。
青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诗 :
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极,构我二人。
这首小诗不难理解,一听便知道是规劝当政者不要听信谗言,否则会扰乱太平。
恺悌君子,指的是和善可亲,品行端正的人。在诗中,把进谗言之人比作青蝇,嗡嗡乱叫,颠倒黑白。说他们没有底线,交乱四国,离间兄弟。
如果旁人对范宣子吟咏这首诗,那或许是规劝,但当事者驹支吟咏这首诗,便不仅仅是规劝,还有警告的味道。
我们总说秦国是虎狼之国,在《吕相绝秦》中我们讲过,吕相一篇歪曲事实的檄文,拱火引战,最后秦国咽不下这口气,以六万秦军对诸侯联军十二万,硬生生拼了一仗,虽然大败,却可以从中领略到秦人的虎狼之风。
那秦人的这种虎狼之风是从何而来的呢,是几百万秦人与戎人战斗、通婚的结果。
如果秦人的虎狼之风是复制品,那么戎人就是原版,性格比虎狼还要虎狼。
《青蝇》中那句:“谗人罔极,交乱四国”,意思就是进谗言的人,无德无行,会扰乱四方不太平。
之所以这样说,当然是挑拨离间,使一方受辱而愤起,最终导致战乱功伐。
当驹支吟咏完这首诗歌,看着人高马大,威武彪悍的驹支,范宣子的内心应该是深受触动吧!
宣子辞焉,使即事于会,成恺悌也。
范宣子连忙道歉,请他参加会议事务,同时也成全了自己和蔼可亲的君子美名。
驹支的这番话,不卑不亢,铿锵有力,范宣子也许是被这席话“刺激”到了,理智终于占领了高地,他开始清醒地“审时度势”。
他深知,这样一意孤行地处理驹支是会惹出麻烦的,晋国现在外部已经出现问题,如果内部再出乱子,腹背受敌晋国就危险了。
所以,范宣子赶忙道歉来圆场,这并不是因为他觉得自己错了,而是身为政客,政客的本能就是权衡利弊、懂得进退,所以,只能说范宣子还是识趣的。
这个时候,还没有到与姜戎撕破脸皮的地步,所以范宣子选择安抚,退了一步,顺便也成全了自己的名声。
但文中最后一句“成恺悌也”,细细品读,很有意思哈,这是呼应《青蝇》中的那句“岂弟君子,无信谗言”,似乎是用来赞美范宣子的。
纵观整篇文章,范宣子的开场白就是,“来,姜戎氏!”之后也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毫无君子之风,而结尾却来了一句“成恺悌也”,所以慢慢咀嚼,似有一种讽刺的味道哈。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