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师 教海文荟文艺星空
观段岩霞老师执教《行路难》

观段岩霞老师执教《行路难》

作者: 储能 | 来源:发表于2019-12-24 20:10 被阅读0次

    诗歌教学,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痛点。由于水平实在有限,我在这方面的教学经验几乎是空白。所幸,段岩霞老师的这节《行路难》为我打开了一扇诗歌教学的窗户。听了她的课,我才知道,原来诗歌还能这么玩。

    一、以学生的疑问为起点

    在课堂预热环节,段老师从课前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取了三个:

    1、李白姓李,他的父母姓啥?

    如果在我的预习提问单上,出现了“李白姓李,他的父母姓啥?”的问题,我一定会认为这个同学是故意的,因此,想都不想,将问题置之门外。然而,段老师是怎么做的呢?她不仅没有将其视之为胡闹,反而认真地查阅了《叶嘉莹说初盛唐诗》,将书中对于李白家世的内容呈现在大屏幕上,接着让学生探究“李”姓这一姓氏的背后蕴含的深层密码。这一问题的处理可谓胆大心细,如果没有广泛地拓展延伸式的阅读,怎么能在学生提出如此刁钻问题时做到淡定从容?

    2、这篇古诗的字数问题。

    字数问题,实际与诗歌的体裁密切相关。不管教什么文章,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是必须的。这一点,我只是在学习现代文时关注了,而对于古体诗歌的体裁强调地不够细致。段老师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先领着学生回顾了绝句和律诗的种类、字数,再引领学生关注课下注释,明确《行路难》属于歌行体古诗。学会看课下注释,也是一个快速了解文章体裁的好方法。

    3、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浪漫体现在何处?

    这个问题太大了,一两句话还真是说不清、道不明。面对这样的问题,段老师选择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化繁为简,从学情出发,选择几句学生熟悉且简单易懂的诗句,如: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

    很快,学生发现了“三千丈”“三千尺”“四万八千岁”等数字的夸张运用,“银河”“明月”“如席大的雪花”等意象选择的与众不同,师评价读起来有飞起来的感觉,进而总结出李白诗的特点豪放、飘逸。当然,李白诗的浪漫不止体现在这一处,课堂时间毕竟有限。但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学会了从诗中的关键词,如数字、意象等入手,分析诗歌的特点。其实,这一方法不仅适用于某一个诗人诗歌风格的分析,也适用于比较不同诗人的诗歌风格。

    这三个问题看似没有太大的内部联系,但是却作为本节课的一个起点,从体裁、写作风格和诗人内心追求三个方面使学生有了初步的感知,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从动人之处碰撞思维火花

    1、读诗歌动情之处

    一堂诗歌好课,少不了朗读。这节课,有生初读、师配乐读、生再仿读、生任选几句再读、全班齐读等多种方式,每一次的朗读都比上一次更有感情。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我觉得得益于老师的指导和示范非常具体到位。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一部分,师提出的要求是根据自己的理解,重读每一句意义最重要的部分。动词密集处,读得重一些,急一些;优美处,读得轻一点,缓一点。

    当读到一定境界时,师抛出“用一句话交流你感受到的李白的情感或心情”的问题,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有迷茫悲愤到豁达乐观的变化,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有乐观进取的人生斗志……这些都是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的独特体验。

    2、悟诗歌动情之处

    当然,要想更深地体会诗歌情味,还必须从关键词句入手。因而,段老师指导学生做批注的形式理解刚才所提到的情感。在这一部分,有资料的辅助阅读,也有学生课前提出疑问的出示。印象最深的是学生提出的“一般人写忧愁会写停杯投箸难以下咽,但是李白却写拔剑,为什么?”,老师捕捉到了学生关注的“剑”意象,引导学生挖掘意象背后的深层意蕴。

    “剑”在李白诗中出现了118次,这意味着什么呢?段老师巧妙地出示了一组李白写的带“剑”字的诗句,学生一读就能体会出李白笔下的剑是身份、权力的象征 ;是建功立业的凭借 ;是真挚友谊的寄托 。而在这首诗中,“剑”主要是前两种象征。一个意象解读到位了,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思想感情就容易理解了。

    傅道彬教授在《晚唐钟声——中国文学的原型批评》一书中提到意象是形式的艺术的审美的,也是历史的情感的故事的,每一个意象都是一部历史一个故事一段经历。在抓住意象,围绕意象,再现意象的过程中,学生能真正将一首诗读懂读透,进而形成自己的文化体验。文化意象的深入解读,能帮助我们破译古人的心灵密码。

    读诗歌,是与字词句对话,更是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印象最深刻的是段老师追问“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一问句,可能是问谁。学生答出问自己、问皇帝、问苍天等等,接着老师设置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让学生任选一句诗,尝试还原李白此时的内心情感。另一个是如果你是李白,你会在心里对自己说些什么?这两处学生的回答堪称精彩,还原和共鸣将课推向高潮。紧接着,师再出示李白的一生的奋斗历程,一个更加立体丰满的诗仙形象就呈现在眼前了。这一部分,是我最欣赏的部分,诗与人,本身就是一个不能分割的整体。

    总之,这节课听完,竟有种意犹未尽之感,爽哉,妙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段岩霞老师执教《行路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uet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