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结束,我们给孩子放了一周的假:
带着他一起去耍了上海和杭州。
每天吃香喝辣,住着高档酒店,出门就是光影陆离、热闹繁华,手机整天不离手,没有作业、考试和习题。
彻底爽了几天!
可能放松得太彻底,回来后根本找不回状态,每天的计划订得七零八落,执行更是稀里哗啦;地不扫、澡不洗,各种邋遢;甚至又出现了偷玩游戏的严重事件!
问题来了,孩子需要放松吗?
要保持不要坚持
在中考前,我一直跟孩子讲要保持不要坚持。
保持暗含习惯、惯性、始终如一的意思。总体是舒适的,可持续的,没有过分或者“强逼”自己的意思,是一种不费力无痛苦即可实现的生活稳态。
说明这种负荷是适合的剂量。只要方法正确,习惯良好,按照惯性走下去,既不懈怠又不拼命。自然是稳步上升,结果一定是好的。
而坚持则暗含较为费力、只能短期维持的意思。
比如400米跑的最后100米,我们往往喊:坚持住!此时的坚持=冲刺,不能持久!需要忍受痛苦,它的动作语言是咬牙、忍、拧紧眉头、攥紧拳头、拼尽全力!
全力冲刺之后会怎么样?
因为体力透支,慢跑的力气都没有,只能散步。
当节奏被频繁破坏,表现就会成波浪式前进,最终盘点可能并未进步。而且因为用力过猛,不堪重负下,有厌学的风险。
所以,加油!坚持!冲刺,为中考拼了!这样鸡血的话我们从来不讲。
确定目标,找到合适的负荷,保持惯性学下去即可。即便偶尔退步,也不慌不乱,初心不改,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
所以从上帝视角看,进步是线性的,成绩是稳中有升的,兴趣一直是高昂的,未来潜力自然是无穷的
舒适区、拉伸区、危险区
最近看了一本书,叫《认知觉醒》,里面提到了舒适区、拉伸区、危险区,恰好暗合了学习的三个层次。
对自己低要求,不断重复特别简单容易的知识,就是处于舒适区。尽管学起来轻松,可难有明显进步。
而做一些认真做就能做对,稍努力就能做好的事,就是处于拉伸区。学习过程略有疲劳感,但成就感也是满满。既充实又有趣。
挑战超高难度,如刷奥数题,常常花费数小时一道题也没做出;或一口气跑2小时,过程非常痛苦,这是危险区。因为痛苦,所以很难坚持,往往虎头蛇尾,状态起起伏伏。
正确的方法是:多做拉伸区的学习,慢慢的将拉伸区转变为舒适区;然后再进一步挑战,逐级增加难度,感受稳步成长的快乐。
因为秉持了这种理念,所以整个初三孩子虽然也很努力,并没有表现出过大的压力和情绪上的剧烈波动,虽然进步不大,但胜在稳定。
毕竟身在学神群聚的班级,而且是觉醒的学神。(粗略了解,他们班中考最低分也是全市前2000名,进一中重点班问题不大。)
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多么重要,毕竟中考是驿站,高考……其实高考也是驿站啦!应该是贯穿整个人生的高级素养。
所以回顾篇首,既然没有拼命,没有咬牙冲刺,那么孩子又何来疲劳一说呢?又是否需要彻底放纵几天?
也许是慈母心回归,也许是遭“环境绑架”,总之放纵了7天,可能需要2个7天才能慢慢找回状态,细想似乎有点不值!
高中就要来了,面对断崖式的难度提升,我们买了课本,也报了进度较慢的先修班,原则是由浅及深、培养兴趣,保持“浅尝辄止”的心态:红烧肉好吃,一顿吃顶,也许一生无爱了。
找到自己的价值定位,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全程在拉伸区遨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