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
法国大革命(2)—开端

法国大革命(2)—开端

作者: 闲聊点什么思想 | 来源:发表于2020-05-10 10:23 被阅读0次

    “他没有任何野心,因此他可能是唯一没有权力野心的国君,唯一具有一切好国王所应有的畏上帝和爱百姓这两个优点的国君”——米涅评价路易十六

    上一篇我们一起思考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两个关键而直接的原因。但正如托克维尔所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是其旧制度所必然出现的结果。”挥霍无度的波旁皇室、新旧思潮的冲击、新资本主义发展的渴求、宗教矛盾等都是这导火线上的一环,其必然性毋庸置疑。但是革命为什么没有在残暴专制的路易十五、十四时期爆发,反倒是路易十六成为了断头台下的冤魂呢,本期我们一同思考法国大革命的开端!

    Part:1    路易十六的悲剧

    路易十六其人

    1774年一位长相有些滑稽、身材臃肿的青年人登上了法国王位,万万没想到19年后他会成为欧洲唯一被处决的皇帝,他就是路易十六。

    王不叫个人认为路易十六可能是一个好锁匠,但不是一个好皇帝,因为他的性格太过于优柔寡断。早期当政时路易十六大胆改革,重组议会,这在当时的欧洲还是头一次,由皇帝带头的改革,因此即位不久,法国经济向好。在形式上路易十六有所成功,以至于他有实力去帮助美国独立,并被人戏谑为:美国国父。路易十六也是欧洲少有的佛系皇帝,一生只娶了自己的皇后玛丽,这在法国人看来甚至是不体面的。他的爱好十分有趣:造锁,以他的工艺水平绝对是鲁班弟子级别的功底。他热爱关心人民,降低贫民税务,直到死前一年法国人民还认为他会是带领改革走向成功的皇帝,甚至在革命后出逃的路上还屡屡停车与人民交谈问好,最终被他们抓住。总之在各方面看来,路易十六都比他那荒唐无能的爷爷路易十五和爱穿高跟鞋的老太爷路易十四更加爱人民、尽职责。

    路易十四,引领法国时尚

    悲剧的源头还是他的性格:软弱。早期他被称为”忽然改革家”,从“莫普”到“杜尔阁”再到“马尔泽布尔”。他启用老臣新臣去帮助他那劫富济贫的改革,然后屡屡遭到旧贵族势力、皇室反对,被迫更换首相与议长。他缺少与贵族势力斗争到底的意志,虽然生活简朴、政策亲民并誓要为人民谋利益,但旧贵族是一道有形的大山,让他不可翻越,最起码他没有翻山而行的勇气。

    悲剧的另一点在于他作为一个皇帝做了皇帝不应该做的事情:改革。并不是说皇帝改革有错,而是他作为皇帝,没有改革的意志,他总是在人民和贵族夹缝中游走,却未曾脱离于此。他放松舆论环境,允许思想家发表先进思想,这种皇帝的善良是他个人品行高尚的表现。但作为皇帝的接班人,他理应承受人民对路易十四、十五的怨气,因为那时候他们没有机会发声,现在有一个愿意聆听他们的皇帝存在。正如米涅的总结:

    正如一个君主拒绝改革而遭到毁灭的结局那样,他是由于尝试改革而毁灭。

    大多数时候一个天使执掌政权比两个魔鬼争夺政权要更加恐怖。一个坏政府最危险的时候是:此前持续的黑暗突然出现一个开明君主,这时候会出现群体性的反弹性报复。从法国到苏联,都值得我们反思。

    Part 2:躁动的热月与冷清的巴士底狱

    1789年的7月正处于法国的热月,但是后来这个“热”字却成了革命暴动的象征。14日巴黎街头人声鼎沸,一片喧哗,这件事还要从不久前召开的三级会议说起。

    此时的三级会议已经停开100多年,上篇文章我们提到会议召开的原因,所以这里不做解释。三级会议的召开是欧亨利式的,即在巴黎人民意料之外,又在巴黎人民情理之中。法国人民是明白法国外债高筑的现状和路易十六改革的意愿的,但是为什么会因为这件事爆发大革命呢?

    三级会议

    了解了路易十六的政策,我们就能明白路易十六的同盟其实是第三阶层而不是穿袍贵族和佩剑贵族。路易十六希望第三阶级能够要求一二阶级与国王攻克时艰,帮助国家财政难题。于是三级会议召开了。

    了解了皇帝的初衷,我们会发现三级会议没有那么简单。会议一开始,走向就发生了改变,第三等级竟然加入了一二等级的序列,三个等级合厅议事,这是非常可怕的。这里的可怕之处朱学勤老师是如此解释的:就好像我国会议和会议是分开举行的,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他们在一起举办,那就可能发生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

    三个等级合流,他们一致认为不应该讨论税收问题,而是应该关注民主制宪(这里很明显表达了贵族阶级的愿望,一方面先别收税压制我们贵族,另一方面制宪压制皇帝权力),此时成立不久的美国刚刚制定世界上第一部宪法,他们就以此为讨论点,于是革命爆发了。

    1789年到1792年路易十六被杀的革命阶段是温和的,国王赞同制定宪法,并在人民的要求下搬回了巴黎,离开了凡尔赛宫。一部民主宪法,一部《人权宣言》,让法国成为了一个内质上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我认为这一阶段是大革命的开始阶段。

    攻占巴士底狱一事是教科书描画的最最轰轰烈烈的事件,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攻占巴士底狱

    三级会议召开后,人声鼎沸,炎热的天气驱使着人民赶快实现那伟大的民主愿望。但是人民手里没有硬实力武装,于是他们想到了巴士底狱。

    巴士底狱位于巴黎(看到他所在的地点,你就明白他肯定不一样,一般人关不进来),被称为最人道的监狱。自路易十六以来,一贯关押政治犯的巴士底狱在路易十六的和善政策下几乎停用,成为了一种皇权的象征。

    那一天巴士底狱里是这样的,七名犯人(四个做假证的、两个精神病患者、一个恋童癖)在年老的典狱长照看下快乐的吃喝,监狱里唯一的十多名士兵正在军火库旁守候。典狱长那年老颤抖的手几次把汤勺里的粥撒到精神病患者的衣服上,像一个老保姆。突然一声炮响,外面响起喧闹声,不久后起义人民攻了进来(走了进来),他们问典狱长和狱卒在哪里,傻乎乎的犯人指了指那个老头,几秒后他便命丧黄泉。

    巴士底狱没有森严的武装防备,也没有严酷的狱卒打手,但有着巨大的军火库与皇权的代表意义。所以我们不妨这么认为:攻占巴士底狱一事是为了夺取武装,以获得与皇帝谈判的权利。但是人民没有想到国王几乎爽快的答应了。

    part 3:国王最讨厌的巴黎与小十六之死

    路易十四打小就对巴黎产生了深深的厌恶之情,那场暴力给他的心灵留下了深厚的阴影,但不仅他,几乎所有的国王都住在凡尔赛宫而远离巴黎,以至于大革命后人民强烈要求路易十六返回巴黎。

    一直以来巴黎是巴黎人民的巴黎,而不是国王的巴黎,这也一定程度上能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巴黎公社,而不是凡尔赛公社。巴黎躁动的思想潮流、各地都有的皇权不下乡原则让巴黎成为接触皇权最近的地方,也是国王最讨厌的地方。国王的各项条例让巴黎人民反感,一次次的示威起义让国王反感,多方面相结合,导致了国王最讨厌的巴黎,常回巴黎看看成为了国王的义务而非权力。

    1791年路易十六出逃了,他要逃离巴黎,回到他亲爱的波旁血亲那里,这件事也要提到巴黎。在《人权宣言》签订后的一场制宪会议上一致要求教士遵循宪法条例,这引起了天主教教士的极大反对,也在国王的原本受伤的心里又狠狠割了一刀。1791二月,一场谣言在巴黎蔓延:国王要被害了。数百新贵族赶往王宫保护国王,以至于与国王的卫队发生冲突,几十名贵族受伤,这更加坚定了路易十六离开的心。终于在4月的一天他带着亲信驾着马车离开。

    热爱子民的他一路上还不忘了时时停车向自己的百姓们嘘寒问暖,终于他被自己的子民告发被捕。

    路易十六走前留在皇宫的一封信满汉委屈,他谴责制宪会议剥夺了他几乎所有的权力。(惊了,他的皇后放纵给路易带帽子,他还能不断原谅,却因为一些权力问题而委屈,真的没话说)当皇帝回来他已经不再是之前的皇帝了,他一生的悲剧也就要结束。

    1893年的巴黎广场上挤满了围观的路人,路易十六站在他曾经亲自改进并认为是最人道的处决工具断头台前,他一扫过去懦弱的仪态,高昂着头,向人民表现出了他身为国王的权威,他的奥地利妻子已经泣不成声。大概这时人民会疑问路易十六真的像传言中那般懦弱吗?

    在一声巨响中,路易十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而法国大革命也从温和阶段过渡到激进时期。作为皇室联姻传统深厚的欧洲怎么放过处死自己家人的法国人,一场欧洲皇室联合的对法战争正在酝酿,而雅各布派等新势力正蓄势待发。法国大革命的下一步会是如何,下期见!

    欢迎关注简书号闲聊点什么思想,微信公众号同名嗷,第一时间推送,欢迎大家关注,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意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法国大革命(2)—开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uid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