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满门
有道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有俗语: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百日空;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同事郅哥在我的影响下,已经铺开纸笔练习书法数月,现已提笔不惧,敢于挥毫疾书啦。
昨日,在前往机关食堂就餐的路上,郅哥说已有十数亲朋好友请他帮助书写春联,脸上略显兴奋,语气颇有几分自豪。郅哥还说,他那已上幼儿园的小外孙女,看到他在练字和写春联时,也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我接过话头说:这多好啊,练字以后就不用像以前那样老拿着手机“斗地主”了,既练了字陶冶了情操,还可以节省买春联的钱。
郅哥说,他现在已经养成每天都要写一篇的习惯了。我说,我也是如此。
边城听涛书
于是,我俩各自打开手机,翻出手机中的作品,相互品评一番:这个字写得很好,颇有颜体真意;这个字感觉有些扁了,要是再稍微长一点就完美了。
郅哥选练的是颜体,而我练的则是欧体。记得当时怀柔书协高主席说:字不可瞎写,要寻一本自己喜欢的字帖,慢慢地练,不可急于求成,不可好高骛远,同时,还要时刻与自己早已养成的不良书写习惯作斗争。高主席说,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本想在书协跟着他们一起练习的。谁知他们大都是在周末才开展活动,而我家女儿正上高二,每到周末,我绝大多数时间都要围着女儿转,要给女儿当司机,接送她往来于专业课与文化课的辅导班之间,还要为她做饭炒菜,后勤保障工作任重道远。
于是,我在参加几次书协学习班之后,便退出了,只是练习一直未曾停下。那时,家里正好有一本字帖——欧阳询的《九成宫碑帖》,打开字帖就练习起来,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一遍又一遍地临摹,近两年的时间不曾荒废,现已自觉收获不小呢。
前两天,因为要为单位同事写对联,我开始了行书练习。其实,是想临摹王羲之的行书的。后来觉得,还是先练习欧体行书可能更好一点,这样,有利于保持书体结构的一致性。
网上搜索一番,欧阳询的行书并不多见,找到了《欧阳询行书千字文》。练得久了,已经很喜欢欧体字,更喜欢“千字文”的琅琅上口,容易记忆。“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编写这《千字文》的人是在太有才了!
找不同
一遍又一遍地写,一遍又一遍地记,目前自己已能背记二百多字,也已基本记下它们的模样,偶尔会脱稿写一写,也能写出个八九不离十来。
我觉得,练字是一个细水长流的慢工细活,必须每天坚持不懈。打卡不失为督促自己坚持的好方法。于是,我与自己有约:坚持练字打卡六十日,不求速成,但求神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