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也過了將近四分之一,不知道該怎麼開頭的時候總是會說起時間。我寫此文的目的即是梳理已過去的第一季度,以期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自己能在傾吐后再輸入、思考、進步。
此刻我在一家開了8年的咖啡館,今天是它營業的最後一天。是什麼時候越發能感受到一期一會的呢?時間流過,竟回憶不起轉變的開頭。
這3個月來,我看書、看電影、日記、回家和家人溝通、和朋友們會面、和男友溝通、上攝影課、和弟弟觀念不合、工作、去咖啡館圖書館度日……這些就是全部能回憶起的組成時間的事件。我確實也因這些事而獲益。
把情感和事情分開,是一個解決困擾的方法。
這個三月我在公共場合崩潰了3次,兩次是因為我弟弟,一次是因為我男友,但本質來說,都是因為自己。我度過了一個痛苦感很強的三月,我沒有期待這樣的日子四月就不再來,時間只會帶走一些不重要的情緒,但對事情的解決不見得有幫助。在那樣難過、自我懷疑的時間里,我明白所謂的“與痛苦共處”並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問題想通后的簡單表達。很多時候,情感需要一個出口,它也只是需要一個簡單的安撫,它也值得尊重與重視。太多時候我把情感和事情纏繞在一起了,工作、和他人相處、和自己相處,我把情緒壓縮起來,以為把事情做好,問題就能解決。在崩潰爆發后,我明白,學會分清是情感問題還是處理事情的方法問題,即使遇事后還是會情感爆發,但爆發后,是什麼問題就去解決什麼問題,把問題劃分清,也能更快找到與這一些共處的方法。
感受被觸動的時刻。
如果評判每日收穫的方式變成:感受自己被觸動的時刻。一年後會發生什麼改變呢?
年初開始記日記,想每天給自己一點思考的時間,但我常常做不到,甚至寫下的內容是什麼也記不得。只不過回頭想時才發現,那些記得的瞬間、自己覺得有轉變感的時間,都是因為自己被觸動了。也許只是一個概念,甚至是一種感覺。感受已經是一種難得的能力,去感受那些被觸動的時刻,像是一次對時間與經歷的篩選,留下更重要的。另外我發現,更強的感受,是視覺、嗅覺、觸覺、聽覺的交叉組合。記不清時間地點,但空氣中的氣味、濕度,都能讓人想起那時的感覺。所以決定接下來的日記去記下當天觸動自己的種種。
而且觸動相通,某個瞬間,感受到書里與電影里的共通之處,也很美妙,像自己發現了了不得的秘密。
邊界。
和把情感和事情分開略相似,但強調邊界,更多的是在事情發生前就盡量明白。再愛再關心一個人,也不能代替他經歷、感受。有時候知道邊界,反而能更好地幫助解決問題。和我弟的相處中,讓我體會更深。
另外我自己在這三個月中,慢慢去明晰工作與生活的邊界。以前混沌的狀態,表面是時間、空間的混亂,實質是自己沒有意識到工作與生活的邊界,從而影響了解決問題的效率。工作與生活肯定有交集,但從不是哪個是哪個的附屬,它們應該有自己獨立的部分,也可以互相借鑒學習。
多思考。
聽到的一些句子,其實自己還能後續加深或擴展:
獨立思考的表現之一是創造力。
好的休息是找回生活的熱情,也是感受到對生活的掌控。
放鬆下來讓你更有感受力。
當你走的足夠遠时,也就不會在意比你走得慢的人了。
作品絕不是產生于自我之中,而是產生于我與世界相接的地方。(是枝裕和)
起步很難也很重要,0.9*0.9*0.9=0.729。
失敗是很好的學習。
好的音樂與好的攝影的共通處:敘事性。
下個季度對自己的期望:
專項學習
把控時間
放鬆去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