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简书心理专题主编lekli,本专题八月的精选半月刊由我和亚历山小小、枢枫、秋隅、觉醒的流川一起讨论编辑完成。
点击文章标题可以阅读全文,点击作者名字可以进入作者首页。
个人成长板块:
作者:若杉
丹尼斯·维特利在他的著作《成功心理学:发现工作与生活的意义》中,列出了5个问题,帮助我们找回逝去的梦想。
这五个问题分别是:
我一直想要什么?
假如我将获得一份奖赏,我希望它是对自己哪一方面的认可?
我认为使生命富有价值的事情是什么?
有可能发生在我身上最好的事情是什么?
假如我的生命接近尾声,我可能会后悔不曾拥有什么?
人际交往板块:
作者:王奕霖清纯
你需要和想结识的人花点时间多聊聊!
去年年底的时候「在行」有个行家聚会,我只坐在了自己的位子上,并没有太多的去来回走动认识新人,依然在2-3个小时的聚会中,结识了3-4个朋友。
没错,就是需要和你想认识的人多聊会。
我和一个电台的主持人聊了一下她的职业发展之路,听她说了她的故事,大约15分钟左右。
前两天她看我的微信公众号的文章说想要去录成语音版的在她的节目中播放。
和另一个做微整形的姑娘聊了好一会,后来我们微信上又交流了好多。
还有一个做形象设计的姑娘,后来我们还约着见面喝下午茶。
无一例外的,这几个人都是当时在聚会上多聊了一会结识的朋友。
如果你和对方的对话不能超过10分钟,那基本上你们的最初层级的关系是建立不起来的。就算要到了联系方式也不会有深入的交往。
所以,学会聊天,和你想结识的人多聊一会,是不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呢?
作者:袁筱鱼
图片来自作者文章两个人的相处,请尽可能摆在同一地平线上;如果不能,那么就试着理解各自的处境;如果理解也无能,那就用沉默替代批判,用微笑替代掌控。
“我是为了你好”,看似用情颇深,却在一开口便错在了地位上的不平等,对自己的一意孤行和对对方的曲解不敬。
请收起你那所谓的“好”,让上帝的归上帝,让凯撒的归凯撒吧。
真正的爱是让对方做自己,感自己所感,爱自己所爱,只有舒适惬意而没有一丝伤害。
作者:河南张宏涛
他一向尊重妻子的感受,还看了点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及其弟子马歇尔(《非暴力沟通》的作者)的书,喜欢用他们的口气说话,因此,他对妻子说:“哦,你对穿这件衣服不满意?”
妻子回答:“是啊,你帮我出主意。”
他再次说:“我认为这件就很适合了。”
妻子幽怨地说:“你都不懂我想穿什么!”
他很无辜地问:“那老婆你想穿什么?”
老婆叹了口气:“算了,不跟你说了。每次跟你说话都是浪费唇舌。”
妻子这句话让他很受伤,他明明发表了意见,而且很坦诚,为什么妻子还抱怨他说的是废话呢?
专业心理板块:
作者:心理职场学堂
图片来自网络消费者心理学揭示的原理也很简单:「虚荣尺码」可以有效激发正向的自我心像(self-relatedmental imagery),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提升顾客对自己的好感度(天呀!我变瘦了耶!),进而提升顾客对产品的好感度,增加购物意愿。
研究也发现,完全相同的衣服,不同的标识尺寸,人们似乎愿意以更高的价钱买满足虚荣心的那件。
作者:朱若霞
在专职从事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十年中,我通过MBTI性格分析,帮助众多学生进行过职业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
就我了解,性格分析在国外,80%的应用领域,也是在大学。
但是,随着工作经验和咨询案例的不断积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除了极少数性格特点非常突出、才能和天赋异常鲜明的学生,在高校给大学生做性格分析和职业指导,并不是最合适的时机。
这个观点听起来很有些匪夷所思、离经叛道,但确实是我多年一线实际工作的真切体会。
作者:三米河
有工作经验的职场人一定有这样的感觉,比起说服下属和说服同事,说服老板是最困难的。
而有一个采购经理,当他独自一人面对一堆高层老板时,他却完成了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任务--成功说服了每一个高管,并且让他们全力支持他!
那么,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心理小说板块:
作者:高浩容
「他们似乎不满意你组织完美之家的公式,想要对你发出更能营造幸福的挑战书。」
「他们想建构一个更完美的公式?」
「就是这个意思。呵呵!这不是很有趣吗?」
「好,我就要看看他们怎么做。他们没有我手上累积十年的个案数据,怎么可能推出比我精算多年后更好的解法。」黄达底气有点不足,一改信心满满的口气,说:「曼,妳可得帮我。」
「我当然会帮妳,我的疗养院近三年都在实验你的理论,也确实有相当成效,我还希望这套理论能早日成熟,好成为我的生财利器呢!」
「我真搞不懂,花那么多工夫赚钱有什么乐趣,钱是死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我有我想要的,你有你想要的。我们合作是为了得到我们各自想要的,而不是我们共同想要的。」每每提到钱,徐曼整个人就会变得特别冷峻。黄达比谁都清楚,但他就是忍不住想要教育昔日的学生。
教育心理板块:
作者:走鱼
人类发展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父母的认知和孩子的认知有着天差地别。我们敬畏大自然的复杂性,不用单一的价值观去评定孩子,要求孩子……如果我们期望孩子变成怎样之前,先要求自己变成那样。问问自己,期望孩子学习的时候自己学习了吗?期望孩子勇敢的时候自己在孩子面前退缩过吗?期望孩子优秀的时候,自己是不是已经在命运面前妥协了呢?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on your child.
作者:挪威阳光
我依然记得在荷兰机场的一幕,我带着2岁多的儿子一起排队登机,不知什么原因,儿子就赖在地上不走,这时候旁边的老一辈亲戚就和儿子说:你快起来,不起来,奶奶就打屁股啦,并作出打人的姿势,然后开始倒数一二三。没想到旁边的一起要登机的几位挪威大妈开始晃动着手指,跟我说:Nei(挪威语 不的意思),他们表达的意思就是 你不可以对孩子这样教育。
其实这样的教育在老一辈那里是司空见惯的,倒数三二一,带着威胁的口吻,你不在规定的时间内听话,我就要打你。即便是我们自己,有时候也会用这种方式叫做Timeout来解决孩子叛逆期的问题。可殊不知,这样一种方式恰恰是让孩子感受到一种威胁,感受到一种不安全感,进而可能产生一种逆反心理。
这样的一种和孩子沟通方式是不可取的。
相信各位阅读完本期半月刊的十篇文章,也会有不少收获。欢迎给喜欢的作者点赞或留言,这是支持他们继续写出好文章的动力。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期的内容,多多转发,点赞。
想要自己的文章也能入选本专题半月刊、月刊的小伙伴请多和主编我沟通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