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元年间,谏议大夫阳城被贬为道州刺史。阳城一上任,就质疑朝廷,拒绝进贡。唐德宗屡次问责,阳城都是硬刚:“这个规定不合理!”直至朝廷下诏废除这项制度。
![](https://img.haomeiwen.com/i26196191/7a8707ec74b5ed55.jpeg)
唐德宗时期,定州北平有个秀才叫阳城,品德高尚,极有抱负,在当地颇有盛名。
阳城不但人品好,学识也非常渊博,后来高中进士,官至谏议大夫。
都说忠言逆耳,正直的阳城因为大实话讲得多,导致了仕途上的坎坷。
贞元十一年,陆贽等人上书朝廷争取边关军需,不料裴延龄却诬陷陆贽别有用心,德宗大怒,要杀陆贽等人。
朝臣们战战兢兢,没人敢出声,唯有阳城挺身而出,上书力数裴延龄的奸佞和过错,保住了陆贽等人的性命。
从此,朝中都知道了阳城是个忠直的谏臣。
但不知道怎么搞的,唐德宗对裴延龄这个小人青睐有加,竟然想让他当宰相。
阳城知道后,照例又是一轮上书,列举了裴延龄的种种过失和罪行,坚称此人“不可信任,剥削百姓,是为天子招怨恨。”言语恳切。
但唐德宗偏信裴延龄,对阳城的忠言毫不理会,反而认为他是诬陷,将他贬为国子司业,后来又贬为道州刺史。
在哪里都是干革命,阳城上任后,决心造福道州,马上开始查阅宗卷,着手道州各项事务。
这一查,阳城发现了一件大事:朝廷竟然颁布了一条奇葩规定,要求道州每年进贡侏儒一名!
真是离了个大谱!阳城感到又愤怒又奇怪:朝廷为什么单对道州有这个要求呢?
原来,早年间道州有个叫王义的,因从小患病,光长年龄不长个子,成年后身高也不足三尺。
这王义虽然不长个子,却头脑灵活,口齿伶俐,学说逗唱顺手拈来,常逗得众人捧腹大笑。
当时的道州刺史突发奇想,把王义进贡给朝廷,荒淫无度的唐德宗对此非常受用,大笔一挥,下令道州每年进贡侏儒一名。
道州刺史有苦难言,只得到处搜罗侏儒。甚至为了完成任务,不惜丧尽天良,进行“人造”侏儒。
他们或抢,或买来或者抓来流浪的幼童,固定在窄小的陶罐中,只留脑袋在外,压制幼童的身高,制造侏儒进贡朝廷。
这种丧尽天良的做法,给当地百姓平静的生活笼罩上了一层阴影。
知道这种骇人听闻的做法后,阳城愤怒至极,决心亲手终止这个屈辱的恶习,从每年进贡的礼单中划掉了侏儒。
见贡品缺了侏儒,唐德宗很不高兴,多次下旨责问阳城。
阳城每次都说这项要求“不合理”,并上书陈述:“按规定,贡品应该是本地有的东西,道州此地并不出产侏儒,所以不应该进贡。”
最后,朝廷理亏词穷,唐德宗不得不下诏废除进贡侏儒的制度。
阳城多次抗旨,唐德宗很是恼怒,但人家有理有据,总又不能为了自己的个人爱好治他的罪。
于是,唐德宗想了一个办法为难阳城,想要扳回一局,挽回些许颜面。
唐德宗下令,道州每年的粮赋提前三个月,也就是说,青黄不接的时候要交公粮!
这个规定一出,道州百姓怨声载道,纷纷到衙门请愿,请求朝廷收回成命。
阳城心里明白,这是唐德宗在耍脾气,因此也没有硬刚,而是采取了迂回战术。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阳城让差役告知百姓:官府可以先借粮给大家,等到秋收再归还即可。
四两拨千斤,轻松化解了唐德宗的发难。
阳城的事迹,道州老百姓都看在眼里,对阳城感恩戴德,说阳城解厄赐福,为民申冤,是百姓的福星,自发建立寺庙供奉他,尊其为福神。
其他地方的百姓知道后,也纷纷效仿,供奉阳城。
据说正月十五是阳城的生日,因此在这一天,各地百姓都为其庆生,举行赏灯,游园,祈福等活动,如有添丁的家庭,还要在祭祖的时候举行“点灯”仪式。
这个故事的真假,已经无法考证,但人们却一直延续着这些传统。现在人们对福神的信仰,只不过是对幸福生活的一种朴实的渴望罢了。
参考:《中国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
分享民间民俗传说,坚决抑恶扬善,切勿与封建迷信挂钩。
感谢阅读,欢迎留言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