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叮当小同学的家长问我,怎样检查孩子的读书效率?我有点懵,什么叫读书效率?就是每次读了书问她怎么理解,有啥收获都拒绝沟通,也不知道有没有看进去。
好吧,这个我还真是得想想,好像之前没怎么考虑过。
想起来昨天跟叮当聊天,他最近看射雕,喜欢郭靖黄蓉,不喜欢欧阳锋,说他是反复的小人,跟吕布一个样子,哈哈我还从来没把这俩人放一起想过。小孩子好像一直都有自己的理解,也许,有没有自己的理解也不重要,喜欢就好,没错,喜欢就对了。
我有点思路了,关键是家长对于孩子阅读到底抱着怎样的期待。比如我,就是觉得一些书内容好,有趣,值得读一读,那就推荐给他,他不喜欢,我也没有办法。当年买了一套舒克和贝塔,一直放了半年,最多碰了两回,可真到喜欢看的时候,拿起来就不放手了。真不感兴趣的话,也可以用点小手段,比如喜欢动画片,我可能会撒个谎,说动画片到哪集就没了,后边只能看书了,然后再带他去买书,他要是喜欢就买回来,等看完书再把动画找出来看。
难点可能就是兴趣,这个得想各种办法了。举个例子,昨天讨论老师留的什么防疫规矩的作业,刚一年级哪会写啊,他愁的掉眼泪,不知道写啥,我说不交也行,没词儿就不写,后来我说要不你写个武功吧,最近刚看完射雕,写个防疫秘籍五大招什么的,进门摘口罩,脱外套,消消毒,洗洗手之类的,他就乐了,不哭了,但是还是不想写,写不出来,但是不愁了。有些书有意思,有些是我们家长帮它变得有意思,书本里的乐趣跟生活里的乐趣应该揉在一起。
家长知道的多,就负责介绍各种东西各种事儿,孩子就负责告诉我哪个有意思,有意思的地方在哪,我们介绍的时候就是有选择的,就把不好的pass了,慢慢也会发现孩子的那个点。看过之后,再用游戏或者问题等方式,引导他把看过的说出来,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儿了。
我们家长的期待是孩子能够喜欢阅读,知道是好书,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保持求知的好奇心,至于读完有没有收获,能不能讲出来,不要急,你品,你细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