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艺术之家读书
耳畔中的古诗词|君子,约会时请摘下你的“耳塞”

耳畔中的古诗词|君子,约会时请摘下你的“耳塞”

作者: 青于墨 | 来源:发表于2018-04-05 15:11 被阅读1705次

    《诗经》中有很多夸人的颂歌,《淇奥》就是其中一篇: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全诗共三章,每章内容大体相似,却又逐渐递进,感情逐渐升华。很“诗经”的写法——重章。

    每章开头用竹起兴,可以知道歌颂对象是正人君子。

    第一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说君子有文采、有学问;“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是说君子举止庄重、身份显赫;“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则是很直接的表白了——如此翩翩君子,教人见了一面难忘怀。

    第二章:“充耳琇莹,会弁如星”是说君子戴着宝石做的充耳,帽子上嵌的宝石像繁星那样多。其余部分同第一章。

    第三章:“如金如锡,如圭如璧”是比喻君子的品德高尚;“宽兮绰兮,猗重较兮”是说君子胸怀宽广;“善戏谑兮,不为虐兮”则是说跟他开个玩笑也未尝不可。

    全篇大致就是这个意思,不再详译。先秦是中华民族不断走向统一的时期,人们赞美圣君贤相、能臣良将,也是表达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吸引小懒注意的是第二章里讲君子的佩戴饰品,《耳畔中的古诗词》这个系列就以《诗经·淇奥》(第二个字yu四声)从先秦时期的耳饰讲起。

    其实,《淇奥》中说的“充耳”就是先秦时期一种特殊的礼仪耳饰。所谓“充耳”,原本就是塞到耳朵里的,这与我们提起耳饰想到的是通过穿耳洞佩戴不太一样。

    为啥要塞到耳朵里呢?因为当时不!让!穿!耳!且听小懒慢慢道来。

    贯耳是一种惩罚,先秦时对违反军法着用箭蔟穿耳,战国时称“射”,这种肉刑一直延续到清代。

    因此,中原汉族男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是没有穿耳的。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也是周礼对人们的要求,注意身体的全德全形。

    同样,女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也是没有穿耳,至于女子穿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小懒可能会在下一节提到。

    这一节主要讲先秦时期的耳饰。当然,这里讲的是主流的情况,奴隶、少数民族在当时是穿耳的。

    汉人没有穿耳就不能带耳饰了吗?当然不是,我们的先人是很聪明的。

    同样是因为礼制至上,诞生了一种礼仪耳饰——瑱 [tiàn],主要悬挂在冠冕两旁(对,冠冕两旁,这是男子的饰物,而且只有帝王、皇子、亲王等上层统治者有资格佩戴)。球状,其中玉制的又叫做“”(从“耳”声)或“充耳”。绵制的叫做“纩”或“充纩”。

    从这个名称也能得知,刚开始的时候这玩意儿用于充塞耳孔,后来演变成垂在人的耳畔,用来提醒人以戒妄听,谨慎自重。当然,这种礼仪饰品在贵族男子头上一直延续了很多、很多、很多年,一直到清代。

    外貌协会的小懒忍不住要配一张马天宇小哥哥的图:

    注意头部、耳部

    至于冠冕的设计,其实还有深意。正如《汉书·东方朔传》里说的那样: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

    眼前、耳畔有东西挡着,不仅可以阻隔负能量,也能过滤掉人们犯下的小错误。老祖宗的智慧体现在方方面面,太讲究了。

    前面提到了瑱是一种礼仪饰品,即便演变成垂在耳畔,还是不实用。只有在非常隆重的场合,那些身份尊贵的男子才会佩戴。平时办公和日常生活是不能戴的,问题是,戴上并不方便啊。

    所以,回归到开篇提到的那首诗,小懒说,君子,约会时请摘下你的“耳塞”。

    和同僚约着一起吃饭,和好友约着一起打球,和心爱的姑娘一起约着踏青……这些场合统统要把“耳塞”摘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耳畔中的古诗词|君子,约会时请摘下你的“耳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uoo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