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曾国潘说过:
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那么,何为格局?
格局是关于一个人的眼光、胸襟、行为、见识等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
你拥有怎样的格局,就会拥有怎样的人生。而格局大之人,都有相似之处。
格局越大的人,越懂得不纠缠:
想太多,心就乱了
知乎上一位网友问:“人生痛苦的根源是什么?”
其中有位网友的回答很有哲理:“忘不掉,放不下,输不起。”
这三大根源归,根结底就是:想太多。
挪威心理学家诺德斯克 21 岁时在军队服役。有一次深夜紧急通知集合,准备军事演习。因为时间过于匆忙,他来不及确认鞋带是否系好。
在整个演习过程中,他始终担心自己的鞋带:刚才只是随便一绑,现在会不会已经松了?会不会把我绊倒?
他愈发害怕,陷入焦虑中,再也没法专注演习,结果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左腿意外中弹受伤,手术后比右腿短了 2.7 厘米。
然而,鞋带从头到尾没有出任何问题。
其实,在匆忙的演习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人出现问题,这时候,过硬的心理素质和从容不迫的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无法改变的事就别想太多,深陷其中反反复复纠缠,最终只会毁了自己。
想太多的人,多数心思敏感细腻易悲观,凡事总往坏处想,别人说话语气重了点,就怀疑是自己惹的祸;想发条朋友圈,内容反复修改,纠结到底适不适合发出去;对方没有秒回信息,就琢磨 Ta 是不是不爱我了?过于在意别人的感受,结果把自己搞得一团糟......
殊不知,想太多,是思维的局限,让你在负面情绪的漩涡中纠缠不清,让你的格局越来越小。
想太多,心就乱了。瞻前顾后、患得患失者,难成大事,越是格局大的人,越能避免庸人自扰,心态越豁达。
不纠缠,才是最高级的活法。
不纠缠的人,命最好
佛说:不多言、不纠缠、不争论。
不和烂事纠缠,是一种智慧。
某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啊?”
“我是孔先生的弟子!”他很自豪。
客人就说,“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
“可以啊!”学生心想:你大概要出什么奇怪的问题吧?
谁知,客人问的是:“一年到底有几季啊?”
学生心想,这种问题还要问吗?脱口而出:“春夏秋冬四季。”
怎料客人摇头否定:“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你搞错了,四季!”“三季!”
.....
两人争执不休,最后打赌约定: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
孔子的学生暗喜,心想自己稳赢了,于是带客人去见老师孔子。
正巧这时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学生上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啊?”
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
这个学生快吓昏了。没办法,只好乖乖向客人磕三个头。
客人走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说三季呢?”
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从这个故事想到一句颇为精辟的话:“大智若愚的人通常不是主动隐藏自己的才智,而是别人的水平看不出来他们的聪明。”
的确,大智慧之人,都有一种看透事物却不显山露水的心态,不与庸人较高低,看似常常被人嘲笑傻,殊不知真正愚昧的,恰是动辄嘲笑的那些人。
遇见不讲理的人,少和 Ta 纠缠,心想 Ta 就是那个“三季人”,和自己不在同一个层次上,就不往心里去了。
古人云:“能容小人,方成君子。”
有大格局的人,胸怀开阔,懂得不纠缠,不会锱铢必较,少注重眼前得失,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做事,方能从容应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格局越大,越不纠缠
格局如何,全凭你着眼之处。格局太小,犹如井底之蛙,固步自封;格局越大,目之所及越是恢弘绚烂。
电影《一代宗师》中宫二小姐说过这么一段话,
人这一生,要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
见了众生,明白了众生相,所以宽容;见了天地,体会了伟大与渺小,所以谦卑;见了自己,感受了本我和真我,所以豁达。
由此可见,人这一生,是不断认识自己、读懂他人、探索世界的过程。
不同的认知层次,形成不同的人生格局。你是囿于脚下的一亩三分田,或是极目远眺,囊括千里之地,有天壤之别。
生活中,什么是真正的格局?
答:遇到烂人不计较,碰到破事别纠缠。
生而为人,遇到的烂事太多了,纠缠久了,你会烦,会痛,会心累,结果越陷越深。
不纠缠,是一种通达的智慧。有智者,不会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不值得的人和事上。
不纠缠于烂事,不拘泥于过往,要相信,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人,都会成为宝贵的财富,提升你思想的深度、眼界的宽度和胸怀的广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