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超级剧作家想法写作赚钱
再说当年:韩寒不是一种文化,而是一种选择

再说当年:韩寒不是一种文化,而是一种选择

作者: 辣手扒片 | 来源:发表于2019-02-11 00:14 被阅读15次

翻开19年前的《对话》,社科院的院士说大家都在谈论韩寒,因为韩寒之所以热,不仅是一种现象,而且是一种文化。

这些话今天看来简直蠢极了!——当年的韩寒不是一种文化,而是一种选择。

要理解这个结论其实很简单,假如把当年的韩寒放在今天,出一样的书,前期搞一样多的媒体报道进行预热,韩寒会有那么火吗?

答案是:肯定不会!现在的热点太多了,能吸引和分散人民注意力的人和事太多了,当年的韩寒放在今天,最多热不过半年。

那么当年的韩寒怎么就可以那么火?

作为一名八零后,高中时代正是韩寒大热的年代,《三重门》我是至今没有读过的,韩寒的小说我也一部没有读过——仅仅因为不喜欢他取的名字和小说的封面,无关他的才华和文采,他的《杯中窥人》我读过,韩寒的博客以前也读过不少。

今天再读韩寒的文章,已经觉得不少观点和手法都很嫩。高晓松的文言和文字功底确实可以,曾经和罗永浩对喷,罗永浩对不上来。但我喷过好几次高晓松,他也必须服气。

今天的人们选择实在太多,太多了。

现在很多的家里条件稍微好点的,像我的不少大学老师,在中学时代子女就已经送出国,大学读的是藤校,很少回来;前阵子喊着阶层固化,那些家庭阔绰子女又不想读书的,就在三流以下的学校随便混点学历,然后回来子承父业;这几年又兴起了互联网热,有那么一两个靠着视频软件里蹦迪、直播成为大V一夜暴富的,甚至误导了很多青少年以为只要当网红,就可以不用奋斗。

总而言之,今天的人们,选择太多,再也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自古高考一条路的时代了。

想想我们那时候的压抑,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时刻警诫你:“只有考上了,才有大好前途;考不上,以后基本上就是在社会上打流的份。”——现在的人可能想象不到这些话当年带给我们的恐惧和压抑。身在十八线的省重点,高考命题老师从来没份;游戏不沾,恋爱不敢,高中三年不停刷题,就为了考上一所好大学。

那时候正是青少年最叛逆的时期,估计除了运动,大家平时蓄积的能量基本都无处释放。然而突然间出现了这么一个人,韩寒,他给我们展示了另一种方向,另一种可能:文学创作,离开校园,靠着创作,你也可以养活自己,还能开启一段绚烂的人生。

事实证明,韩寒当初的选择是对的,他那个年代,正逢第1波互联网创业热潮,那个年代连卖路由器这种简单电脑配件的都能发大财;第1波互联网下海创业的,手上随便拿把刷子,后来也都基本上发了大财。

至于我呢,名校医学博士毕业,丢开自己的大好文学才华不做,该出手的那几波都没有出手,也没好好练,在医院任劳任怨、披星戴月地工作几年,才发现医生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是如此之低;出谋划策为医护好不容易争取了今天平稳的局面,却还要被一些老资格骂“穷逼”。

于是只能在这样的寒夜里码着字,听着外面雪粒敲打瓦片的声音,把一代人的整体记忆总结下来,留给后辈;明知没有酬劳,还得战战兢兢地祈祷在几个自媒体审核能够通过,躲开“内容不适合收入”等莫须有的帽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说当年:韩寒不是一种文化,而是一种选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usx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