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花了不少时间用来了解班超的生平,从小说到史书,今天也将《后汉书·班超传》原文和译文看完。
其实原文文笔更好,读来气势更佳,但毕竟相隔千年,总有些词古今异义,虽放入全文中阅读没有障碍,毕竟怕有差错。对照译文,求个心安,还能加深印象。
看完《后汉书·班超传》,接着阅读《后汉书·西域传》,让我催生了购买纸质版《后汉书》的念头,当然也不止是买《后汉书》,《史记》、《汉书》都应该买。听说二十五史大都有西域传,如果将来我都买齐,并有阅读,都因是此念之功。
将近有俩月没有动笔,争取在月末,能写一两篇值得一看的文章,那这段时间的停笔也就有价值了。
今年二月份,以一篇淋漓之作《不为大汉耻》开始,陆续写下十余篇文章,几乎都是围绕西域,围绕丝路而写,虽然有几篇和丝路无关,却也属于历史文。
因为前几个月事多,首先阅读跟不上,其次精力也不足,这一拖就到现在,想来实在惭愧。
好在这些天总算是回到正途,但因为太久没动笔,迟迟不敢动笔,我想可能是因为没有之前的激情,也可能是积累不够,底气不足。激情不好说,但积累和底气却是可以补全的,那就是靠阅读。
这些日子就在做这事,我想应该快了,班超的生平经历已经很熟了。如果动笔,不会再像二月份写《不为大汉耻》那样避而不谈,一笔带过。
班超和《不为大汉耻》的主角耿恭是同时代人物,是同一支军队的袍泽,同时出塞做同一件事。在那一年,两人一南一北,坚持同一块阵地,甚至连坚守的地方名称都一样。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巧合,我想那就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之事。
相对于耿恭疏勒保卫战的热血,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迈,以及大汉出塞数千里冒严寒拯救,使得十三壮士得以生归玉门的短暂精彩,班超的弃笔从戎的壮志,愿入虎穴的无畏,三十年纵横西域的坚守,就有太多太多值得述说的故事了。
班超,一个永远在学习前人的中年,年过不惑,学傅介子弃笔从戎,学张骞出使,学郑吉经营西域。各个领域,他都不是开创者,但是他比前人做得更好,他比傅介子功劳大,比张骞走得远,比郑吉得到的支持少,取得的成就大。
班超,一个人完成了前汉三个人完成的事业,是真正的古往今来第一人,真正的做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哪怕是儿子班勇,也不过是在重复他当年走过的路,三通西域。
就是这样一个人,时至今日,知道他的人不少,了解他的人却不多。可转念一想,不正是如此,才让我等后人有了用武之地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