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班四月份第四周主题——唱歌】
另外,以后不定期大家一起关注一位歌手,一起学唱他/她的歌,插入音频到文章里,如果实在不好意思,就发群里。
本期关注:任贤齐,可以学唱小齐的任何一首歌。
刚看到这个周主题时,粗心大意的我以为这周是要关注歌手任贤齐,并以此为主题。
我只审对了一半的题目,直到看到各位同学提交的有的主题作业好像跟小齐对没有多大关系,我才发现原来周主题只有两个字——唱歌。
那这个题目我熟呀!我的简书个人主页就写着“喜欢写作、听歌唱歌”,当然,这些都仅仅是个人爱好,作写得不咋地,歌也唱得不咋地。
三月份第三周的主题是向大家介绍自己,当时我写了这篇《从戏曲到音乐》,正如文中所说,我从小受到的熏陶更多的是关于戏曲,也就是秦腔和迷糊戏。
而音乐方面的熏陶,更多的是来自当时我所能接触到的电视剧片头片尾和插曲。此外,印象最深的还有爸爸老爱哼唱的“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大河向东流……”等等这些很有年代感的歌曲了。
初中的时候,每次上课铃声响起之后,我们的音乐课代表就要“起歌”,她先大声唱出某首歌的第一句,紧接着一声“预备起”,全班同学就开始异口同声地共唱那首歌。一时间,整个校园里就此起彼伏着各个班级的唱歌声。
有时候,相邻几个班的同学还会相互较劲。大家为了能唱得比隔壁班更整齐、更好听,就商量着一起学唱别的班爱唱的歌,然后当那个班开始唱的时候,我们班就跟着他们的歌声一起唱,声音必须盖过他们的……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场景,就止不住地想笑。不过,在唱歌这方面和别的班较劲,这大概是最能够体现我们全班同学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地方了吧。
那时候,任贤齐已经很有名了,我们一起唱过他的《心太软》《伤心太平洋》《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天涯》《浪花一朵朵》等耳熟能详的歌曲。
我自己呢,在音乐方面比较博爱,虽说有自己最喜欢的歌手,但其他歌手的歌只要是我觉得好听的,我都会很喜欢听,也喜欢瞎唱。
还记得初一时,我借住在一个亲戚家里。他们家很大,晚上刚放学那会,大人们还在前院门口和邻居们扯闲篇呢,我们几个孩子就在后院的房中“写作业”。
他们家的姐姐比我大两岁,上初三。有一次,我趁着房中没人,悄悄拿出听英语磁带用的单放机,戴上耳机,《还珠格格》中的歌曲便传入耳中。
正当我听得入迷时,姐姐突然从我身后摘掉耳机,塞进她自己的耳朵里,“被我发现了!原来在偷偷地听歌呀,我还以为你听英语着呢。”
后来,我们俩就经常一起听着歌回家了。有时候,我会给她唱自己学来的《还珠格格》里的一些歌,她居然觉得我唱得很好听。印象中那还是第一次有人夸我唱歌好听呢!
我自己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唱歌还要追溯到初三快毕业的时候。当时我们在开班会,班主任让大家自由表演节目,我就约着当时关系比较好的一个男生一起合唱了一首《被风吹过的夏天》。当时唱得好不好听我已经不记得了,只是现在回想起来心里还是觉得甜甜的。
第二次是在高一,不记得是个歌手比赛还是学校演出了。总之,我跟同班一个女生一起合作,她弹琴,我唱歌,我们一起在全校师生面前合作了一首《隐形的翅膀》。为了那次演出,我们居然还排练了一周多。那是我第一次为了唱歌去特别用心地做准备。
后来,我就比较自信地在大家面前开口唱歌了。反正大家都知道我不是专业的,敢唱就已经能够赢得掌声了。
高二时,我在家长会上给妈妈唱过张含韵的《妈妈我爱你》;在班会上唱过那英和孙楠的《只要有你》、四个女生的《心愿》……
再到紧张的高三,我们每周的班会都有表演节目这一环节。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和当时的男友一起表演了许嵩的《断桥残雪》,我在唱,他在闹(伴舞)。
等到大学时,我依旧是一有机会唱歌就会积极去开口。由于我的名字跟一位天后一模一样,我经常会被同学们闹着让唱她的歌。我曾经把她所有的歌都下载到MP3中反复听,反复练,可还是唱得一般般,甚至可以说是很难听!
再后来,我们唱歌的主战场就挪到了KTV。班里关系好的同学经常会约着一起去K歌,每次必点一首古巨基的《情歌王》,所有人无论爱不爱唱歌的,接到传过去的麦克风时,都必须唱出当时在放的那句。
那竟然是我这么多年来关于唱歌的最热闹,也是最怀念的时光了。
此后,虽然也时不时地去K歌,一方面,到场的人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去了好好唱歌的人也是越来越少。要么是坐着聊天,要么就喝酒谈事儿……总觉得KTV再也不是我大学时的那种场所了。
现在,我依然喜欢唱歌,依然唱得不好。只是,最近我只能唱唱儿歌了……
虽然有心想去录一首任贤齐的歌,但实在是苦于环境不允许,这里就放一首之前唱的《雨蝶》吧,以后有机会再试着唱唱任贤齐的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