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本是虚构。但中国古代,人打虎的事确有记载。
《汉书》五十四卷载“敢有女为太子中人,爱幸。敢男禹有宠于太子,然好利,亦有勇。尝与侍中贵人饮,侵陵之,莫敢应。后诉之上,上召禹,使刺虎,县下圈中,未至地,有诏引出之。禹从落中以剑斫绝累,欲刺虎。上壮之,遂救止焉。而当户有遗腹子陵,将兵击胡,兵败,降匈奴。后人告禹谋欲亡从陵,下吏死。”
李广有三子,小儿名敢,敢之男子名禹。打虎之事即此人所为。上面这段记载大意即:李敢有女为太子宠幸,故李禹为太子看重,虽勇猛但好财贪利。曾与宫中人相饮而欺压贵人,无人敢应对。后皇帝得知,命禹下虎池杀虎。依绳而下至半空时,皇帝后悔让人制止,但禹抽剑断绳,坠池欲与虎斗。皇帝于边上睹见而感惜,严命速上而止其所为。后因李陵兵败降敌,为人诬告而下狱至死。
李广被匈人称为“汉飞将军”,于夜飞矢入虎石,也曾射活虎并为虎伤。小儿李敢不仅战匈奴有盛绩,且击伤大将军卫青为父报仇,这份血气也非一般人能比。李陵更是血战疆场,勇猛不在其祖之下。李敢,无甚战功,但这份刺虎的勇气,倒真是将军之后,非普通汉子。
即如这般勇敢,也未必能真有把握能胜得猛虎。但为何如此刚烈非要剌虎?一是其家世之因:祖为名将,但难封侯,自刭而亡;父本有前程,但为霍去病所暗杀;自己堂兄弟又是战场大将。祖事已远,父死又为武帝欺以鹿触亡命,不便明发,但暗中哪能不暗感于怀。刺虎相当于诏命自杀、自己找死,这种当口,是性命重要还是家颜尊贵,李禹选择了后者,宁肯亡于虎口,也不愿跪泣求免。二是其勇猛确实不测:李家的家传,或许他是真有信心,能于猛虎口中讨得一胜。武松是酒后求生而不得为,李用剑断绳倒像是志在必得。
普通人在这种性命攸关或紧急情况时,又怎么办?或许我们也能奋力一搏,但也是九死一生,更别提从容淡定。禹这份气度倒真是难得,细细品味,紧张剌激又让人佩服。
《汉书》或历史书中,不仅是有帝王将相英雄才子、谋略国策,即使这些不大起眼的人物故事,也让人看得心神激荡、玩味不已。也就理解当初班超为何辍文吏之业、投西域戎事,汉唐之际,确实是战风鼓荡、英雄辈出。我们读点传统经典,深入进去,也能捡得些好故事好案例,对心性气度培养、智慧见识增长,于自己成长和家庭教育上也多有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