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庭审中,一位证人的证词对被告非常不利。被告辩护律师问证人:事情过去这么久了,你有没有可能记错?
证人非常自信地说:我的记忆力非常好,不可能记错。
律师问道:你抽烟有20年了吧?
证人说:是的,怎么了?
律师说:你20年前有没有抽过骆驼牌香烟?
证人说:当然抽过了。
律师说:那么你还记得骆驼上的阿拉伯人有胡子还是没胡子呢?
证人这时候有点蒙,仔细想了想,然后坚定地说:有胡子。
这时,律师拿出一盒骆驼香烟。事实上,骆驼上根本没有阿拉伯人。
我们不去评价证人是否作伪证,律师是否狡猾。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的大脑并不总是靠谱,有时会让我们相信一个并不存在的“事实”。
时间间隔越久,我们就越容易对自己当初的行为动机按照对现在有利的结果进行解读。
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认知失调”:当我们的认知和行为不一致时,我们往往会扭曲我们的想法,使之符合我们的认知,从而减少“失调”带来的不舒服。
要避免这种情况,只有真实地记录事情的过程。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从记录中吸取教训,才能帮助我们看到事物的底层规律,加速成长。
关键词:认知失调、记录的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