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到了洞察分析的实施,本文来聊聊洞察分析之情绪洞察能力的表现。
情绪洞察
人是情绪化的动物,在心理咨询中,只有准确地洞察来访者的情绪变化及情绪表现形态。
才能深入这些情绪的背后,掌握触发这些情绪的思想、行为、事件等,从而更好地对症下药,帮助来访者调节情绪,恢复健康心态。
由此,心理咨询师要了解情绪表露、表达与内心世界的关联,以便准确辨认情绪表露背后的动机和成因。
人的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呢?外部突然有了一个刺激,加上一个人脑海里的信念、想法,他的固有应对方式,然后产生了情绪。
专业名词叫情绪ABC理论,简单说就是诱发事件A,加上个人信念B,于是有了情绪或行为后果C。
简单说就是诱发事件A,不一定直接导致情绪或行为后果C。信念B是可以更改部分,一个人的思维,想法,信念决定了他会如何理解已经发生的这件事。
有时,人对坏事的解释,比坏事本身给他带来的伤害更大。比如,一个人失恋了,他可能解读为:我被抛弃了,我是个不好的人,我不值得爱,因此消沉抑郁。
操作的注意事项
在情绪洞察当中,咨询师要注意以下部分,首先注意肢体语言。
咨询师在与来访者的交谈中,充分注意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神态变化,以深入体察来访者内心的感受。
同时咨询师还要注意来访者言语中的关键词,从中洞察其情绪表现。
那哪些肢体语言是需要重点注意的呢?比如原本放在身体两侧的双手,突然交叉起来,这是一个引发防御的信号。
突然咬指甲,这个人在焦虑。如果一个人比别人迟钝,反应明显慢,有可能是抑郁状态。
当然这只是一个征兆。出现这种状况,有一定概率是这种情绪,但并不绝对,需要更多的线索、证据来佐证。
第二识别掩饰反应,就是咨询师在与来访者的交谈中,要注意识别来访者情绪反应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一般来说,一个人开心时会面露笑容,伤心时会哭泣不已,但有人有时为了驱散烦恼或伤心,会面带笑容地讲述自己的悲痛事件。
这种掩饰性情绪未必是心理健康的表现,而是自我克制的表现。久而久之,有可能导致来访者情绪崩溃,患上抑郁症。
由此,咨询师要有意帮助来访者宣泄不良情绪,清除情感垃圾。识别关键信号反常。常识认为,失恋会伤心,当一个人面带微笑的讲述自己失恋时,就需要探索一下,他的笑容的背后是什么。
越写越感觉,咨询师是像侦探。根据线索找出背后的形成原因,探索真相,判断接下来的走势以及该如何干预。
第三,把握同感尺度,就是咨询师要在与来访者的交谈中,警惕自己过分认同或不认同对方的情绪流露。
过分认同来访者的情绪流露,会给人感觉不真实,像是跟自己的父母在对话,如来访者在讲述失恋、失婚而痛哭时,咨询师也跟着痛哭。
过分不认同来访者的情绪流露,会令人感觉很冷漠,像是在跟律师对话,这都不是正常的同感共情表现。
同感共情绪的技术活,不能过度,也不能太少。我在执行中的一个规则是:宁可少不能多。咨询中,咨询师应尽可能少说话。
如果自己太多话,来访者就没有机会表达,要给对方时间和空间,让对方充分的倾诉,情绪的表达完成,这样才有可能疗愈。
同感共情是心理咨询的基础,是入门功夫。判断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来访者有没有感觉不舒服。当来访者感觉不舒服的同感共情,就是糟糕的同感共情。
第四,运用心理测量,就是咨询师要在与来访者的交谈中,通过让对方做特定的心理测量表来确定其情绪表现。
如《罗森伯格自信量表》、《斯皮尔伯格考试焦虑量表》、《贝克抑郁量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量表》等,都能起到确认情绪反映真实性的目的。
情绪是可以衡量的。它不是有无的问题,而是多少的问题,而是如何降低的问题。
人活在世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幻想和欲望,就会有情绪。这是人与生俱来的,无法避免的。作为心理咨询师需要做的,就是让负面情绪处于可控范围,带来正面影响。
今天今天就到这里,谢谢你的欣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