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真的特别能丰富人的情感,喜欢了好多个作家,不少有才华又有趣的博主,都喜欢喝酒。我自己,有时候喜欢特立独行,与众不同,有时候喜欢盲目跟风,当然都基于我认为的正确之上。
小时候,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就喝了啤酒。尚处在一年级的我,便一人干了一瓶啤酒,而后倒头呼呼大睡,当时喝酒的原因是大人们都在忙,没人陪我玩,没人理我。
现在觉得小时候的自己还真的蛮傲娇的,挺任性的。这也是我距离现在时间最长的一段清晰的记忆,再往前就没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5149653/aa3963852d4740a5.jpg)
在那以后,貌似酒也一直存在于我的生活中,不常喝,更多的只是朋友之间。日常的我,没有人会觉得我内向或者放不开什么的,但我的思想里也有一点敏感和自卑。
从小到大一直都是乖孩子的人设,没有别人口中的叛逆,没有近乎平常的吵架,更是少之甚少的矛盾和摩擦。前段时间,看到很多人谈及奇葩大会蒋方舟的讲述,我去看过后,第一次认识了“讨好型”人格,也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也是这样人格的一个人。
“真实的关系”
我一直都举得自己还是很好相处的,想呈现自己较好的一面给大家,也非常害怕与别人起冲突,可能心里感觉会毁了自己的人设一样,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但更多的时候难受的都是自己。
不知道什么时候学会了去忍受,去“放下”,去“选择性忘记”,去将自己的不想记起的事情、不高兴的事情都抛在脑后,而让自己好像一直保持着没心没肺的状态。
![](https://img.haomeiwen.com/i5149653/1245b6e3d6f85f44.jpg)
现在的自己甚至挺怀念小时候偶尔的情绪发作,虽然在大人眼中是不听话的存在,但现在的我看来好有个性,好有棱角,能够因为不让跟着一起去玩而吵闹,摔门表达自己的不高兴(当然做法不可取)。
现在的我可能只能将所有的坏情绪,一切的不高兴都自己消化,幸运的话,某些事情充当健胃消食片。来让它消化得更快一些。
越长大可能越发觉自己的“讨好型”人格更加地普及了,“适用”范围更广了。很多时候都是在迎合别人的期待,起初还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越往后就越没了期待,只想让别人觉得满意,全然不顾自己。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5149653/3b1fcda0e93a595f.jpg)
“讨好型”人格不一定就是错的,它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很多人有此人格,而且他的心里同时也是愉悦的,那就可能是适用的,另外一些人有此人格,但可能更多的时候心里并不开心,或是隐忍着某种情绪,压着自己特别沉闷。
如果某一次将情绪发泄出来,就突然那一刻拨开云天见月明,感到许久未有的轻松。这种时候,你可能也是在逼着自己去保持那个美好的人设,不希望别人的期待落空而已。
每个人都会有不自信的时候,但很少有人知道“讨好型”人格有多难受。因为你其实自己知道自己的内心是不满的,但总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你:算了,别人也没有恶意,别搞得大家都不高兴;算了,你的难受与不舒服也没有那么重要,一切以大局为重。
![](https://img.haomeiwen.com/i5149653/a233f51d84d2f99a.jpg)
每一次算了,都是吃面条不加辣椒的妥协啊;每一次算了,都是一次呛进肺里的积水;每一次算了,便是一次讨好,每一次算了,便是一次妥协。
我不想再讨好任何人了。我要努力去告诉自己,“我的感受其实很重要。”很多时候,我知道人应该活得圆滑,只可惜,我偏不。
做一个善于体谅,但少于愧疚的人吧。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