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农村至今二十八年。长期的耳闻目睹中,我也发现了农村地区的一些怪象。
比如婚姻。偶尔会听到某家的女孩跟别人跑了。于是父母决定和她断绝关系。我对此抱有疑问。这孩子犯了什么错。我能想到的,只是不和家人联系了。其实也有出走后回来的。父母却态度坚定地要这两个人分开。由此可见,问题不在于联系一事上。那么是什么原因?
今天读了鲁迅先生《热风》的《随感录三十九》,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我若有所思,找到了另一个答案。父母态度坚决的原因有可能是这样私定终身的方式和传统观念不符。长期以来,结婚都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子女的婚姻都是由父母决定的,自主权从来不在子女身上。再者,身边的人也都如此。那么,我的孩子也该如此。如果不这样做,似乎就像犯了极大的过错。看着父母的态度,想来子女的错无异于杀人放火了。
这种事情一旦出现,与这家相识的村民突然有了无来由的兴致,直接找到这家人打听女孩是否跟别人私奔一事是否属实。你说是关心吗?看来也不像。那打听的人脸上带着莫名的兴奋和欣喜。他是想把这事作为谈资与人分享。当然这些人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把这条消息添油加醋,传播出去,大有打算用唾沫星子把这家人淹死的趋势。那么这家人犯了什么错,需要遭到这些人言语的伤害。退一万步说,这是别人的家事,又与你何干。
从来如此,便是宝贝。这种观念深刻而长久地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社会风气和舆论氛围,并深深扎根人们的意识中。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延续了几百年的封建观念是很难的。所以,年轻人,要幸福,那便走出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