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 360试玩报告

作者: 一木设计 | 来源:发表于2016-04-13 00:51 被阅读129次

    趁则温暖的午后,伴着优扬的音乐,记录下这段时间与Moto 360的点点滴滴。几个星期前,部门申请了好久的手表测试机终于到货了,当时看到包装设计的相当有个性,圆形的表盘也很精艳,便第一时间向领导提出了试玩申请,之后每天出门前带着,中午在公司冲会电,晚上回家就会摘下来。有段时间由于根本连不上网络,放在抽屉好多天。而前天不小心又连上手机,才有了今天写这个的心情,足见对Moto 360的爱恨有多深。我将从这几个方面来总结下Moto360的使用感受。

    外表过于工业感

    1、表冠。

    MOTO 360表盘直径46mm,厚度大概10mm,尺寸感觉偏大,加上倒角处理粗糙,感觉过于工业感。另外还有些细节没处理好,表冠和表盘底部的衔接缝隙有点大,完全没有精致感可言。乔纳森曾强调,一款优良的电子消费产品外观设计,取决于如何使用超精度的工艺加工原始材料,而加工材质的优劣,直接导致用户对产品的最终使用印象,这个还需要多向苹果的Unibody技术学习下。

    2、表带和表盘底部。

    这块手表采用了一个皮革表带,增填了不少人性化的气息,但是佩戴和摘取需要花费较多精力。频繁摘取进行充电的过程实在是糟糕透了,对表带和手表都有损伤,图中右上角的小裂痕应该就是频繁的使用造成的损伤。

    手表的底盘是塑料材质,处理的很光亮,但是还是感觉到一丝廉价感。时间稍微久了后,底盘上会积留明显得汗液,强迫症的同学应该很难接受吧。底盘中央是几个检测心率和动作感应传感器,比较奇怪的是手表摘下来放一边时,心率传感器有时还会亮,发出绿色的微光在夜里还是有点害怕的,哈哈。

    3、表盘界面。

    由于屏幕的PPI只有205,界面上的ui元素能看到明显的毛边,显得很不精致。而且Android wear原生系统在国内使用不了,我拿到手表时已经被刷成了TICwear系统(国内第三方出品),主要元素ui已经看不出google的设计风格了,不过交互原则和部分详情页的ui还是遵守Android wear的设计准则。下图为app列表

    在首屏上滑可以快速进入到消息中心,如下图。及时了解所有重要的消息提醒,点击消息可以打开相应的详情页,查看详细的信息,并可以进行相关的操作。如短信通知可以进行“快速语音回复“、手机上查看、

    表盘界面底部有个固定的黑色模块(见下图),里面内置了环境光敏传感器,但过于干扰用户浏览内容,特别是在白色的背景下,感觉是屏幕物理损伤,实在是太影响视觉感受了。

    界面信息受限

    由于采用圆形的屏幕,有些信息的展现比较困难。比如手机上最常操作的返回功能,在界面上无处可放,只能通过右滑手势实现,但手势的可视性极差。比如这个两个页面,很难让人直接知道是什么意思。

    有些界面信息设计还存在一些可用性的问题,例如设置界面中toggle button只是采用文本变化的形式,其实很难让用户明确知道当前处在的状态,或许通过颜色和形状可以更好的区别当前页操作和下一页打开,以及当前的状态和可以进行的操作的区别。还有日期界面中2个电池图标,很难分辨指代的意思。

    有一点做的特别好,就是滚动轴充分利用了圆形的特性,环绕在界面右侧。

    交互有点复杂

    Moto 360主要采用点击和滑动的手势与信息交互,但由于屏幕有限再加上缺乏必要的导航元素(返回和指示器),很容易就滑晕了。

    下图为系统的主要架构

    系统整体架构比较清晰,主动是通过4个不同方向的滑动来唤醒最主要的4种功能。但其实可以发现信息的分类有些问题,比如快捷信息中“快捷设置”、“天气”、“记步”明细不属于同一类型,定制卡片为何放在快捷信息的最里面?按道理用户自主定制的信息重要性是更高的。用户可以点击屏幕或物理按钮会点亮屏幕,抬起手臂也会自动点亮首屏,这个需求还是很频繁的,但实际效果却不太理想,有时还是需要自己手动点击才会点亮屏幕。

    实际使用后可以发现有些交互不一致的地方。如有些信息的操作是出现在详情下方,而有些是处于同级别的通过左滑显示。如下图

    还比如点击截屏消息查看图片的界面,根本不能通过任何手势进行返回或回到首页,只能通过长按物理按键才能退出。如下图

    由于手表本身屏幕的限制,与系统的输入主要靠用户点击、滑动和语音方式。点击和滑动的适合被动选择的输入,而语音承载着主动需求的输入。这么多天的体验中,语音只做了被调戏的角色,在很多的场景中,如安静的办公场所或嘈杂的公共场所,根本起不到作用。主动需求输入和详细信息的查询还是会点击“手机查看”。

    功能不性感

    续航性能:Moto配备400mAh的电池,待机最多2天,正常使用的话电量勉强能够支持一天。这是最致命的缺陷,人们正常的认知是手表几乎可以不需要考虑电量的问题,每天都需担心电量都需要摘下来充电无疑严重损害了用户体验。还好MOTO 360采用了无线充电技术,可以让手表的更整体,让充电更简单。但可能是故障的原因,这块手表电池现在没法一次性充满,需要拿开重新放上几次后才100%充满。

    处理器性能不足:网上很多评测文章都在吐槽MOTO 360的处理性能极弱,实际体验中也明显发现了这个问题,多打开几个app后,还会出现打开app的进度条。需要等待1~2s的时间才能看到内容,这对于及时性要求更高的手表显然不符合这样的定位。

    没有核心app:目前内置的应用主要是日程类、通讯类、时间类、健康类,应用市场上还没有比较有突破性的解决手表核心体验的应用。总结下来最主要的就是提醒功能和健康功能。目前手表可以承接手机的所有消息通知,有些消息确实很有效,比如切换到流量、来电、正常短信等。但目前大多数手机消息,却被垃圾信息占领,手表不停的震动、不停推送消息其实是严重干扰了用户。(可在手机app内定制,但稍显复杂),

    算法不精确:这个也是MOTO 360很严重的问题,我经常被错误的久坐提醒、心率监测所困惑,明明是放在桌子上怎么会需要这些呢。

    连接不稳定:可能是采用了TICwear的系统,手机待机过久后或距离稍远后,手表自动与手机断开连接,而且还没有明确的提示。更严重的是,重新连上手机又需要费很大的精力,很多次我都直接放弃了。

    生态不完善

    应用市场:我想很多人都是冲着Google原生的各项服务去买的这个手表吧,但在国内都使用不了,只能刷个体验和服务都不完善的第三方ROM。更严重的是Android wear的应用市场层次不齐,精品应用很少,这一点被iWatch刷出了好几条街。

    产品定位:手表应该充分发挥及时性、私密性、象征性、链接性这几个特性,以区别于手机和手环,才有生存空间。

    从及时性的角度看,手表由于随身佩戴,可以帮助用户及时的了解查看信息,避免因错过通知造成的损失,但需要解决哪些采用最重要、最紧急、最相关等信息,避免造成干扰。

    从私密性的角度看,手表由于可以24小时随身与身体接触,可以更加精准的监测用户的各项数据,帮助用户比自己更了解自己,提升生活品质。比如我最常用的是定时功能,在午休的时候,希望能准确的时间醒了,又不希望闹钟的铃声打扰到旁边的同事,这时候手表的私密性提醒就起到作用了。因此需要开发更符合用户切身需求、更符合私密性的功能。

    从象征性的角度看,人们佩戴手表已经不属于功用性层面,更多是通过手表表达自己品味、阶层、对时间的态度等。手表也需要加强象征价值的提升,满足不同个体、群体、社群的价值。比如我毕业论文中曾设想的以家庭为单位的智能手表系统,可以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微互动的产生,进而提升整体幸福感。而不只是从增加功用性的方向不断增加新功能,结果就变成灾难性的超级手表。

    从链接性的角度看,目前手表还只能依附于手机而存在,分工也还不明确,很难产生较大的价值。若能将手表去中性化,链接更广泛的智能设备、智能系统、智能网络,将会极大提升手表价值,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总结

    总体来说Moto 360圆形表盘的创新、交互逻辑的建设还是很值得敬佩的。但也有一些不足,如外表过于工业感、界面信息受限、交互有点复杂,还有些可能是致命的缺陷,比如功能不性感、生态不完善等。期待后续的产品能够不断优化这些问题,推进智能穿戴产业和物联网络的发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Moto 360试玩报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wfilttx.html